成公教育旗下网站
事业招考 教师招考 公务员 试题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申论 > 申论技巧

申论技巧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申论技巧事业单位专业试题

《申论文章写作新三篇:公文、文章和论点》

发布时间:2015-11-20 20:41:40浏览次数:807次文章来源:互联网
收藏:
《申论文章写作新三篇:公文、文章和论点》
 


国考申论写作,总体来说有三道题目,分值有80分之多。可分为:实务公文写作,小文章写作和大文章写作。一般,实务公文和小文章写作占40分,最后的大文章写作占40分。本文主讲大文章写作,兼论小文章写作,因为文章再小,也是文章,和大文章本质属性一致。本文有三篇,仅就大家一直混淆不清而又无可奈何的三个问题深入讲解。
 
【第一篇】:公文和文章
 
绝大数同学区分不了这两者,以致造成大文章写作的方向性错误。很多人复习大文章写作,热衷看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红头文件等,这都是把公文混为文章,其谬大矣。
公文和文章的核心区别是什么?公文有主题无论点,文章有主题有论点。有论点的前提是有角度。所以,公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天上地下无所不包全面覆盖。而文章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或取二瓢三瓢,但绝对不会三千全取,公文是三千全取。
简言之:
——公文是围绕主题而铺展要素,公式是:主题→要素。
——文章是根据主题,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提出论点,围绕论点来写分论点。公式是:主题→角度→论点→分论点。
 
【先看公文】:
2010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真题第三题: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简析】:这是一道实务公文题。主题是“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但没有观点,也无需观点,只需要围绕主题和所给材料,把近海水域污染整治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要素都写到即可。
一般公文有哪些要素?大抵有:
1、背景或形势或目的
2、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3、已经采取的措施(已经取得的成绩)
4、将要采取的对策
5、号召或希望或展望
就本题而言:
【背景或形势或目的】:我市近海水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和资源遭受破坏,危及群众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市人代会通过《关于加强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给政府下达“铁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污染整治,刻不容缓。
【重要性】:治污意义重大。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保卫家园,恢复“东海明珠”光彩;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已经采取的措施】:政府措施先行。1、否决“西滨镇电镀集中控制区”项目。2、监控重点污染企业。3、建设环保基础设施。
【将要采取的对策】:坚持长期治理。1、保证资金投入,开展专项整治。2、淘汰畜禽养殖业,减少污染源。3、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将整治工作“进行到底”。
【号召或希望或展望】:社会共同努力。1、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环保宣传。2、企业要节能减排,完善治污设施,配合污染整治。3、市民要树立环保理念,支持和监督政府整治工作。
 
【再看文章】:
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四题: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简析】:这是一道小文章写作题。文章再小也是文章,需要五脏俱全,有主题有论点有分论点。
主题是“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但主题不是论点,不能仅仅围绕主题来写“跟风”的方方面面,原因很简单,看材料:
辛:“风”也有益害之分,“辨风”的目的在于“选风”。譬如,“全民读书活动”这种风气,既陶冶治民众情操,又涵养民族精神,就应该积极追随。“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保护环境,和谐自然的“清风”。也应该追风赶潮,尽显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句话,当追的风要追,不当追的风,那是万万追不得的。
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风”也有好坏之分,坏风需要告别,难道好风也需要告别吗?好风不仅不用告别,还要追随!要告别的只能是坏风,也就是盲目跟风。由此判断:“告别跟风,走向成熟”只是主题不是论点!那么论点是什么?提论点要先选角度,这题角度该如何下手?从“告别盲目跟风”下手。由此,可提出论点:走向成熟,必须告别盲目跟风,促进个性发展。
然后,围绕论点来写分论点,但分论点要完全围绕“告别盲目跟风”这个论点来展开,分别论证盲目跟风的危害、原因,对策。如果把“告别跟风”当做论点,那么问题就来了:难道好风也有危害原因对策吗?只有坏风也就是盲目跟风才有危害原因对策。
【分论点一】:盲目跟风,危害极大。迷失自我,束缚思维,抑制理性和文化个性,扼杀创造力和辨认力;社会环境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民族文化失去生机活力。
【分论点二】:追根究底,原因何在?一是“预先失败”成为心理问题,大众过度依赖媒介,自主选择能力丧失。二是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加大,人们急功近利,从众心理严重。三是缺乏引导,媒体不负责任宣传误导,造成信息不对称。
【分论点三】:培育个性,走向成熟。第一,沉下心来,坚守自己,坚持独立思考,鼓励创新精神,提升个人素质。第二,正确引导,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第三,保持文化优良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化个性风采,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发展。
【结尾】:让盲目跟风成为过去,用鲜明个性导向成熟。
 
【比较】:
——2010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真题第三题
主题→要素,即:
【主题】: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
【要素】:
1、近海污染严重。
2、治污意义重大。
3、政府措施先行。
4、坚持长期治理。
5、社会共同努力。
 
——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四题
主题→角度→论点→分论点,即:
【主题】: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角度】:告别盲目跟风
【论点】:走向成熟,必须告别盲目跟风,促进个性发展。
【分论点】:
1、盲目跟风,危害极大。
2、追根究底,原因何在?
3、培育个性,走向成熟。

 

【第二篇】:主题和论点
 
举个形象的例子的来说明主题和论点的关系:省委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交通厅的厅长学习省委书记的讲话精神,应该站在什么角度来学呢?是站在厅长的角度来学习指导交通工作,还是上升到总书记的角度来点评指示全省工作呢?
对应申论文章写作,省委书记的讲话就是主题,厅长或总书记就是角度,学习指导交通工作或点评指示全省工作就是论点。这就涉及一个最关键的核心问题:主题和论点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谁大谁小?谁高谁低?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至少有个直观的印象:你是无论如何都不敢也不能站在总书记的角度来点评指示省委书记的。但是文章写作的时候,为什么就敢就能无限上升到“四个全面”、中国梦呢?如此胆大妄为的僭越,竟无丝毫羞愧之心呢?
回归申论文章写作,主题是为写作设置了一个高度,选取的角度不能逾越主题无限拔高,而应该是在主题的高度之下,取其一点或一面深挖下去,提出论点,形成文章。
简言之,申论文章写作,不是在主题的高度之上继续拔高,而是在主题的高度之下挖掘深度。这就是主题和论点的本质关系所在。
更简言之,论点≤1/2主题。

看几道真题,感受一下:
2011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四题: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简析】:这是一道大文章写作题。主题是“弘扬黄河精神”,但论点绝对不能也是“弘扬黄河精神”。主题和论点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全国考生的论点都一样了。论点是什么?论点依托于角度。角度可以是弘扬什么样的黄河精神,也可以是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拿“弘扬什么样的黄河精神”来说,黄河精神可能有几百个内涵,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文章写作没法也没必要全面罗列,只需把材料里体现出来的黄河精神概括出来即可。黄河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是黄河本身具有的和黄河治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如: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开放包容、主动适应等等。由此角度提出论点,然后围绕论点展开分论点进行论证。
 
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五题:“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800~1000字。
【简析】:这是一道大文章写作题。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但论点绝对不能也是“保护文化遗产”。主题和论点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全国考生的论点都一样了。论点是什么?论点依托于角度。角度可以是保护什么文化遗产,则论点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材料里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更为严重;角度也可以是怎么保护文化遗产,则论点为“发挥青年主体作用”,材料一讲的就是青年人在保护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这题类似于“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五题:“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简析】:这是一道大文章写作题。主题是“慢生活”,但论点绝对不能也是“慢生活”。主题和论点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全国考生的论点都一样了。论点是什么?论点依托于角度。角度可以是究竟是什么慢?“生活”包括客观世界的生活,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生活,客观世界的生活怎么可能慢下来?只有主观世界的生活才能慢下来。则论点为“让心慢下来”。
 
2012年江苏申论第四题:通读“给定资料”之后,你对当代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一定有所感触。请你以“守望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结合个人体会;观点鲜明,语言流畅,议论深刻,结构严谨;总字数800—1000字。
【简析】:这是一道大文章写作题。主题是“守望家园”,但论点绝对不能也是“守望家园”。主题和论点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全国考生的论点都一样了。论点是什么?论点依托于角度。角度可以是“守望什么家园”,材料里所给的都是物质家园的内容,但每一个物质家园的内容都能对应上一个精神家园的价值追求。则论点为“守望精神家园”。
 
2013年413联考申论:请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简析】:这是一道大文章写作题。主题是“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但论点绝对不能也是“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主题和论点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全国考生的论点都一样了。论点是什么?论点依托于角度。这题和“弘扬黄河精神”类似,需要明确这个力量究竟是什么力量?可以是创造力!那么,就可以围绕“创造力”这个角度来提论点。

【第三篇】:角度和论点
 
先举一道真题来说明两者的关系:
2014年江苏省考申论第四题:“给定资料1”中提到家庭幸福就是中国梦在每个家庭中的鲜明投影,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联系实际,不必拘泥于给定材料,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篇幅800—1000字
【简析】:
主题是:家庭幸福和中国梦。但如果你提出的论点就是:家庭幸福和中国梦,这肯定不是论点,这是主题,有角度才有论点。
这不是角度:家庭幸福→中国梦
这才是角度:追求个人梦想←家庭幸福←中国梦。
但如果,你提出的论点是:家庭幸福和中国梦的关系,这是角度。比如:家庭幸福是小梦想,中国梦是大梦想,论证大和小的关系,是角度。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入手,能围绕主题且不容易跑题:
1、家庭幸福是根,民族复兴是表--根与表。
2、个人梦是小梦,中国梦是大梦--大与小。
3、中国梦是源头,家庭幸福是支流--源与流。
但问题又出来了,如果只选一个角度,是不保险的,保险起见,你可以围绕主题,选2-3个角度,拼在一起成为总论点,然后再分述。
 
【总结】:主题、角度和论点三者的关系,具体而言:主题划定了一个范围,角度是在这个范围内选取方向,而论点就是沿着这个方向砸下一个或几个着力点,然后深挖下去,挖出一口深井出来。
 
【核心】:如何从角度到论点?有没有畅通的路径?有!而且有4种:
1、一对一;
2、一撕二;
3、一拆三;
4、二统一。
 
下面,一一阐述:
【一对一】:
简单点说就是,根据主题,选取一个角度,提出论点,围绕论点提出分论点进行论证。
2013年413联考申论:请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
分)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简析】:主题是“新时代的工人力量”。工人力量有很多,如:无私奉献,勤劳勇敢,刻苦专研,朴实乐观等等,类似于黄河精神。我们可以选取一个角度:创造力,由此切入:
新时代: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新工人:生产线的螺丝钉→撬动地球的支点
新力量:技术工人→蓝领创新、创造力
加在一起就是:新时代,新工人,新力量。
提出论点:新时代需要新工人,新工人呼唤新力量。创造,给予工人力量,绘画时代色彩,扬起中国希望之帆。
 
【一撕二】:
一个主题由两部分组成,可以一撕为二,选取一半,狠狠地深挖下去,必能形成一篇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文章。此类真题尤其多。
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四题: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简析】:主题是“告别跟风,走向成熟”,“风”有好风分和坏风两块,好风无需告别,将“风”一撕为二,弃好风而去,截取坏风,狠狠地砸下去,提出论点:走向成熟,必须告别盲目跟风,促进个性发展。
 
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五题:“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800~1000字。
【简析】: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块,弃物质文化遗产而去,只截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材料里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更为严重,深挖其中,提出论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五题:“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简析】:主题是“慢生活”。“生活”包括客观世界的生活和主观世界的生活,客观世界的生活怎么可能慢下来,只有主观世界的生活才能慢下来。可提出论点:“让心慢下来”。“心”者,主观世界之生活。
 
2012年江苏申论第四题:通读“给定资料”之后,你对当代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一定有所感触。请你以“守望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结合个人体会;观点鲜明,语言流畅,议论深刻,结构严谨;总字数800—1000字。
【简析】:主题是“守望家园”。家园包括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材料里所给的都是物质家园的内容,但每一个物质家园的内容都能对应上一个精神家园的价值追求。可提出论点:“守望精神家园”。
 
【一拆三】:
一个主题之下,可以选取很多角度,选择一个角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固然举重若轻,但若是选错,往往也会满盘皆输。慎重起见,可以多选几个角度。考虑到应试需要,一般三个角度为宜。
2013年下半年联考申论:“给定资料3”中提到“什么时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800-1000字。
【简析】:
这句话是有几个关键词的:
1农民
2土地
3耕作、营生
可以从如何让土地经营有效益、有价值,农民有动力有意愿去写,不要轻易上升到农业主题
可以这么选3个角度:
1、农民意愿:职业农民
2、生产效益:经营模式
3、土地价值:农业科技
从三个角度,围绕农民土地经营、如何让土地耕作不成为“鸡肋”这个主题提出论点来展开成文。
 
【二统一】:
这是近两年国考联考及地方省考的命题新趋势,题目给一段话或一句几句话,要求结合这句话和所给材料写一篇文章。而从这几句话里抽象出来的主题,往往是一组相互对立的概念,需要在二者之间搭桥,变对立为统一。
看具体的题目:
2014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五题: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想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简析】:这句话反映出来的主题是:幸福和缺陷。幸福是好,缺陷是坏,二者是对立的,需要在幸福和缺陷之间搭桥,根据所给材料可以找到一个桥梁:价值观。通过“价值观”这一红娘搭线,幸福和缺陷这对冤家就欢喜起来了。论点可以是:以价值观牵引幸福,直面生活缺陷。
由此展开的分论点为:
1、刻意追求完美,只会让幸福不堪重负。
2、幸福可以允许生活缺陷,但不能容纳心理缺陷。
3、用价值观铺平幸福道路上的缺陷。
 
2015年国考省部级申论:“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
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简析】:这句话反映出来的主题是:科技和人性。科技是没生命的,人性是有生命的,有无是对立的,需要在科技和人性之间搭桥,根据所给材料可以找到一个桥梁:价值理性。通过“价值理性”这一中间人调和,科技和人性这对仇家就可以化敌为友。论点可以是:科技注入人性,从工具理性华丽转身价值理性,获得新的生命。
由此展开的分论点为:
1、人性赋予科技价值理性。
2、科技在单向度的轨道上狂奔,以致失控。
3、让科技散发人的理性光辉。
 
最后,重重提醒:
1、千万别跑题,抓准文章主题,选好角度,提出论点。
2、申论并无政论、策论和评论之分,即使有,重点也不在“政”、“策”、“评”,而是“论”。一定要学会论证!!!
3、大文章写作千万不要出现第一、第二、第三,一、二、三,首先、其次、最后之类的,那是公文和小文章才会用的,申论大文章千万不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