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申论 > 申论技巧

申论技巧

申论课程笔记【培训班内部笔记】

2014-03-29 10:53:06申论技巧388 收藏
[!--smalltext--]

 



 
申论课程笔记课前语
 
现在开始全力以赴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
天道酬勤-人间正道是沧桑:付出;坚持;掌握方法(计划和方案)。
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是40多分。
原因: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
      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
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
 
第一部分:了解申论
 
第一节 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
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
a.阅读材料;
b.向上级领导汇报;
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
d.发文执行。
 
1. 申论考试目的:
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
 
2. 考试形式:
1)试卷基本结构
a.卷头;
b.注意事项;
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
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
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
a.仔细读题;
b.分析提问的意图。
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
 
3.能力要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
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
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
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
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
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第二节 申论的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
(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
 
2.热点特点
 
以前的要求:
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
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
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
 
现在的要求:
1). 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
2). 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
3). 通常是年内的热点。
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
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
(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
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
3).虚与实的把握:
实体性的材料居多,天津市曾考理论问题。
分析热点——通过训练的方式去分析热点。
中公网通过QQ群或者论坛发送背景材料和背景专题,学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回答所设置的3-5个问题。
 
第三节 申论的阅卷
 
1.       阅卷的基本形式:
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       阅卷的基本规则:
双人阅卷核分制
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
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
3.       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
有标准答案。
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
4.       相关技巧:
a.灵活;
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
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
 
第四节 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
 
1、 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 简单浏览材料:
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 仔细阅读:30——40分钟把握材料主题。
4、 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最后做。
 
第五节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 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
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 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答问题)
3、 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
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 申论作答的目的:
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5、 练习:
90天要写30篇申论:重要的真题和模拟题。
6、 分析热点:
主要选材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版、评论版、时政版),(学校8月底9月初发标准表述的小册子及笔记本)。
7、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
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8、 练字(至少会影响5分)。
第二部分 备考
总体思路:
 
五个环节: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
四个能力: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文章能力
一个灵活:灵活对应。
第一节 申论阅读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
1.主要问题是什么?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 问题——原因——对策;
 b. 专家建议;
 c. 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 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
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 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 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
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
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
d.问题及原因(由于……)。
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
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
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
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
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
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
本节完。
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
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
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
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       主要内容:材料要点;
b.       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
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
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
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 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
b. 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
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
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 算字数;
b. 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 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 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
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
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
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             对策的总体形式:
1、 对策的基本结构;
A.     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
B.      对策的主体(最重要);
C.      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 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A.针对电动车的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争议作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百姓的原则,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B. 针对的问题必不可少,其他可长可短,可有可无,灵活应对。
C. 一定要灵活应对,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
二、             对策的针对性:
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 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     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
B.      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
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一(电动自行车):
1)没有正规培训:加强电动车驾驶培训;
2)电池污染、质量问题多:出台规定,对电池的废弃和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加强监管;
3)标准滞后:制定新的标准;
4)法律冲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5)安全问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引入强制保险等机制。
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二(社会救助):
1)加大投入;
2)进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设来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五保供养问题;
3)建立健全法规和秩序;
4)对救助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5)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司法、教育、医疗、流浪人员等方面;
6)建立互助基金,解决特殊主体的救助问题。
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             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
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
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
练习:对上述的对策进行重新排序(略)。
举例:重庆家乐福的踩踏事件:
第一、   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   积极施救;
第三、   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   调查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违法事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   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
以上措施的特点: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序。
四、             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 + 具体操作 + 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例如:
第二、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的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具备守规上路行驶的条件,保障电动车行使的安全。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
例如:电动自行车的例子。
第一、   完善法律法规。相关地方立法机构应修改或调整地方性的法规,使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使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   制定新的标准。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符合形势发展的新的行业标准。尤其是在速度、重量、宽度等方面适合消费者需求,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   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上路的观念,保障电动车的行驶安全。
第四、   加强监管。环保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池的流转和回收加强监管;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电动自行车的三包服务方面,尤其是质保时间、退货时间、保修时间做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五、             可以借鉴的对策。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
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
△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
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9加强利益协调与协作。
10、引入竞争机制;
11、进行科技创新。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
   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
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
例如,可以对策如下:
第一、 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保护自然环境、弘扬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机制,杜绝地方政府牺牲地方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 结合当地情况,借鉴成功经验,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创立既保护环境和文化,又能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
第四、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众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       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
B.        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
C.       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       主体错误;
B.        绝对化;
C.       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
怒江水电站建设争议一例:
A.     答复意见没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B.      总体上不具体,太原则,没有实际可行性;
 
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例子:网络募捐例第一题。
 
二、关系分析:
AB的关系。
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
   A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内在统一的(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关系。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和谐。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 + 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
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
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
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
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例如:第2题,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几点对策(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宣传教育)第3题,申论,核心主题仍然是解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创新之路。)
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其次,要建设“两型”社会;最后,网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方法3:小角度写法。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转变观念
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观念。
方法4:翻版。最无奈的方法。
文章的分论点 = 第二题的对策。
例如:第二题中,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怎么办?操作性。申论题中应为:为什么 + 怎么办+ 意义。先说明当前的缺陷,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加强。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 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 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
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
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
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
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
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光)。
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禁电举措有悖执政新理念:
分论点:禁电有悖民主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科学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依法执政新理念。
禁电举措得不偿失:
首先,禁电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利益;其次,禁电阻碍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禁电不利于节约型交通的构建;第四,禁电有悖于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 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其次,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再次,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或加大投入)。
 
社会救助重在制度建设:
首先,社会救助要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其次,要加强专项制度建设;
1)教育;(2)司法;(3)医疗。
第三,社会救助,要加强互助制度建设。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
例如:
政府作为不能一禁了之:
第一段:电动车好,好,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却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第二段:这种政府作为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妨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保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不利于法律体系的统一协调。
第三段:结合构建服务性政府来谈,这种做法是不应当的。
第四段: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主要解释如何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段:其次,建立新的标准;
第六段:最后,加强监管;
第七段:总结,结尾。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
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
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
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
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例如:
1)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200-300字)
①     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     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     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
④     意义、作用:1-2句。
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     强调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     如何加强低保制度建设;4句
③     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
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
   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 点题。
5、注意 语言要简练。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实现的最低目标。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方面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救助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材料,辩证性分析。)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社会救助的问题虽与法律法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低保制度不完善,司法、医疗等专项制度不健全,互助救助未启动,这一切要求我们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与刚性优势,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完善低保、专项、互助等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为小康社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七)语言
 
总结:
     好好地消化吸收;
     申论书仔细读;
     练习写30篇申论文章;
     记忆、背诵标准表述;
           阅读、分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