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申论 > 申论技巧

申论技巧

你一定不知道,申论考试很简单的。

2015-05-26 09:56:49申论技巧1530 收藏
[!--smalltext--]

这一楼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类比思维。何为类比思维,就是知识的迁移。都知道要做真题,但是我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要做真题?真题一般不会复现,即便是国考考过的东西拿到省考来,也仅仅是主题相似或者一致,但切入点和具体题目要求肯定不相同,换句话说,即使之前的真题做得再好,也无法复制答案用在以后的考试中。再说如果想抱着做真题来拓展理论知识面的想法,那还不如直接去看人民日报要宽泛得多。那真题还做个毛啊,不如去做模拟题,说不定还能碰上相近的话题呢。
  其实做真题是为了把答题思路迁移到我们未来的考场之中。还是举今年国考的例子,副省级和地市级都考到了一道概括题,相信大多数人都做的不错,但是请问你在做的时候是否有纠结?做真题比较少的人会寻思:这道题的要点怎么这么散?做真题比较多的人会考虑:这道题怎么这么简单,会不会有陷阱?

当我在考场上看到14年国考地市级那道题的时候,马上联想到了一道类似的真题。(当然不是14年国考副省级的,呵呵)  是12年地市级的那道题,虽然问法不同(其实也是很相似的,都是在问表现),但是材料设计却完全一致。

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一百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为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网”,然后蔓延到大楼上易燃的装修材料,从而酿成大祸。该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加上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变转变成质变。脆弱性演变成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此次惨剧。
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飞机用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一定时间,不够及时,而影响救援效果。S市火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的明显不足,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二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灾发生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在火灾发生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火灾给市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而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或者相关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火灾而言,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火灾发生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大灾难。
题目是:
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做这道题的时候,我们组内讨论了老半天工夫,深挖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结合脆弱性的概念用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结构。当然,这种讨论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但是这题毕竟才10分,在考场上如此纠结必定耗时耗力。后来找到了这道题的题源,发现命题人是把每一段的段首句去掉,稍加简化而已。所以我在14年的考场上,按照两个原则:1、每一段找一个要点,最多两个。2、用材料中的原话。很快搞定,给其他题留下时间。
     14年副省级的那道题找了题源,发现答题思路的确如此,完全按照刚才我说的那两个原则,现在回想起来,类比思维是不是很有用呀?
   副省级的真题:
     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人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放松感—原文是轻松感,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总结出这个词来)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公平感)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安全感)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幸福感和归属感)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的一个诱因。(同情感)
   原文中的六大缺失,全都能在材料中找到,而且是一段材料一个要点(最多两个),标红的就是。


     我把14年题目和材料以及我的作答贴上,大家对比一下看看。
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向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轻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则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的重要课题。
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代社会则不可能顺利,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中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有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有些已经失效,新的标准或规范一时还不完备,而使一些青年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于是,便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1、需要和拥有存在倒错,金钱焦虑。2、历史知识量少,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3、诚信意识不强,存在失信现象。4、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疾患多且有上升趋势。5、不易确立自我,较难形成稳定人格系统。6、心无所依,缺乏稳定性,在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方面有困惑感。(基本百分百还原)


      当然,类比思维的作用可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比如说有道编者按的题目,
“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200字以内。

题干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答题的结构。1、介绍背景。2、宣传主题。3、揭示实质。4、号召学习。
编者按的题型短期内可能不会再考了,但是是否可以把作答结构类比到其他宣传题材的应用文中呢?这可是国考真题中的要求,比那些培训机构列出的答题结构来要靠谱得多吧?
 

说到读心,其实就是读懂材料深层次的东西以及题干要求的设置原因,这属于“入戏”的升级版。前者要结合材料论述,需要大量时间,在此不过多阐述,只想用一个例子说明后者。

 

   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看完了题干和要求,全面、表述准确比较好了解,但“切合主题”和“有逻辑性”怎么体现?考官在命制这道题的时候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八个字? 如果能读懂出题人的心思,我们做题的时候就不会把这道综合分析题做成了纯概括题。我一开始也是没有想明白,傻呵呵地把材料中的要点找出来,分门别类地装在那四个小标题中。后来我还专门写了帖子讨论,在此重申一下:

表面看是纯概括题(全面,表述准确是概括上的要求)。但从题目要求发现,是一道有难度的分析加概括的综合题目。首先要求切合主题,即必须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贯彻始终。另外要求有逻辑性,即这四部分之间必须要有关系,个人认为是递进关系。

    首先明确一点,宣传对象就是黄河,宣传目的是让青少年从心里热爱黄河,从行动中甘于对黄河作出奉献。因为爱黄河就是爱国。

    比如介绍了黄河的历史地理、壮丽景色,引起青少年对黄河的关注和兴趣;介绍了黄河孕育出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感人至深的人物事迹、喜闻乐见的艺术载体,引发青少年对黄河的热爱;通过介绍治黄坎坷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并结合胡总书记的话,体现出“任重道远”,培养青少年奉献黄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点出黄河精神,要把治黄精神应用在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对青少年提出要求和希望。

这个题目的逻辑是这样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了解、关注、引起兴趣。

黄河与中华文明——热爱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从思想上逐渐向行动上过渡,即培养责任感。

黄河精神万古传——从范围上拓展,从治黄延伸到社会的科学发展,并提出具体要求。

这样宣传稿既切合爱国主义的主题,又符合思维上的认知规律。举个通俗的例子:

1、见了女孩第一面,因其外貌而引起关注

2、深入交流,因其内涵而引发爱意

3、了解经历和现状,此时有了保护她、关心她的想法和责任感。

4、落实行动,求婚、娶她,并好好对她。

     至于格式,我认为从这样的表达比较好,通过介绍。。。。(中间概括黄河的内容),以增加/培养青少年的。。。  仅仅多了结尾的一句话,既不抢占格子,又突出了逻辑性和宣传手册的目的性。虽然作答大头仍然在概括,但分析的这几句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介绍黄河的源头、流域等地理特征,让青少年增加对黄河基本状况的了解;重点描述壶口瀑布的自然壮景,引起青少年对黄河的关注和兴趣。

 

    二、 黄河与中华文明。介绍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黄河文明进程、黄河两岸涌现出的伟大人物、承载黄河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从这些悠久历史、杰出人物、文化瑰宝中,让青少年认识到黄河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进而激发对黄河的热爱。
    三、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介绍王景治黄和毛、邓、江时期的治黄举措,让青少年了解治黄历史的同时,更要看到尊重黄河自身规律的重要性;介绍胡主席对未来治黄工作的总要求,以及专家学者提出的努力方向,激发青少年“任重道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黄河精神万古传。向青少年介绍黄河精神就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等治黄精神,最好的弘扬方式是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践行。帮助青少年建立起传承黄河精神的意识,并体现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

 

 

 

   这也许是命题人更想看到的,寥寥几十个字可能占分比重会很大哦。看透命题人的心思,才能找到正确的作答方向。

   例子不多举了,把读心思维和入戏思维结合起来,会更容易破题,再把类比思维加进来,会发现更多的真题有内在的规律。

 最后说一点备考的建议吧。当然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做真题、注重积累等等等等。之前的前辈都比我说得好,我想强调一下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帮帮团这个平台。大家都想自己的答卷贴出来以后,得到中肯的建议和系统的批改,但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态度、花多少心思批改其他人的答卷。这不仅仅是礼尚往来,更不是应付公事,更多的是自己水平的提高。
  之前参加帮帮团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我给别人评答卷的时候,往往花费的时间比自己答题还要多,给他批改建议的字数远远超过了他答题的字数。当然,高风亮节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发现能从别人的答卷中发现他的思路,甚至有时候能读到他落笔那一瞬间的想法。有时候我把自己意淫成真正的判卷老师,想象一下我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我要看什么内容?这道题的阅卷标准可能是什么呢?有时候为了给团友评一道题,我会再看一遍材料,无形中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都是在做提升自己、帮助他人的好事呀。
   当然,也许还会攒人品哦。蒙行测题全对、给你申论判分的考官那天心情巨爽,给你面试的考官把你当成了他的“菜”,毫不犹豫地为你转身。。。。。
      写到了结尾,我发现又跑偏了,其实我本想写一下如何解构材料以及行测和申论在考场中每一道题的心理重现和作答思路回放。哎~~~请原谅我这个跑偏的人吧。最后一定要声明一下,我既没有参与过命题的导师,也没有参加过阅卷的师兄,更没有在政府人事部门工作的亲戚,所以,大家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选择性吸收。当然,还是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如果大家看完后感觉这小子说得还凑合,那我就会非常开心;如果大家看完后感觉会有一丁点帮助,那小虎就谢天谢地啦。小虎真心呼吁一下已经上岸的战友们:别一上岸就径直朝前走,回过头来多看一眼,面朝着扑腾奋斗过的大海,感恩回馈会唤醒生活中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