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申论 > 申论技巧

申论技巧

你一定不知道,申论考试很简单的。

2015-05-26 09:56:49申论技巧1530 收藏
[!--smalltext--]

 
    大作文先讲到这里,下面讲小题中的贯彻执行和提出对策,我给出的话题是:入戏(估计第三组的人都听吐了,我经常说到这个词)。啥叫入戏,就是把自己融进材料中,把考题当成现实生活中领导交给的任务,这符合申论考察模拟行政的要求。不难发现,近年来考察的对策题,往往出自一些事例性的材料,我们在考场上要把自己当成这些事例中的旁观者,形成画面感。还是举例子吧。11年国考地市级的第三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先上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答卷,这是帮帮团上的坛友答的,思路很有代表性。
    原因:一、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新教育布局没有保持延续性。二、生源少甚至没有生源,学龄儿童随家长异地就读。三、学校经费由财政支持,经费紧张,导致撤点并校政策大规模推广。四、改造成幼儿园成本高,很难维持。
   建议:一、合理使用筹建资金,对希望工程募集资金做到申请、拨款、使用各环节公开透明。二、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并严格投入使用。建设前调查摸底各乡镇学龄儿童人数再建设学校,并配备相应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三、新教育布局调整应注意延续性。对由于经费紧张导致拆点并校应严格审批,尽量做到有能力能不拆就不拆,能不并就不并。四、对拆点并校中没有使用的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改造为乡村幼儿园,在财政、饮食、交通工具上大力扶持。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六、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贫困失学儿童普遍求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跟踪培养;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硬件建设,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
  
   看上去好像很全哦,材料中的点似乎都说到了,但是总是感觉怪怪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把自己融入进去,所以提的对策,好像解决不了问题。以下是我对坛友的简要点评:
   这题我认为问题较大,若我是上级部门的领导,看到你的建议,不但不会采纳,你的支教也别干了!听我给你娓娓道来~~~
原因:一、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新教育布局没有保持延续性。——材料中哪里提到了?
      二、生源少甚至没有生源,学龄儿童随家长异地就读。——可以不用说原因的原因,既然你要说就要说全,异地就读只是一方面,还有家里穷辍学呢。
    四、改造成幼儿园成本高,很难维持。——仅仅幼儿园?夜校、临时教育点什么的不行?说大一点嘛:再利用难~
对策:
   一、合理使用筹建资金,对希望工程募集资金做到申请、拨款、使用各环节公开透明。——谁说不透明了?我晕。
   二、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并严格投入使用。建设前调查摸底各乡镇学龄儿童人数再建设学校,并配备相应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现在已经建的很好了,甚至都不建了,废弃得那么多,拆都拆不过来。而且人家在最开始建校的时候,也没不认真调查摸底啊。开始学校跟学生数量是匹配的,只是随着父母外出打工,走了以后才闲置的,并不是说以前没好好规划。
   三、新教育布局调整应注意延续性。对由于经费紧张导致拆点并校应严格审批,尽量做到有能力能不拆就不拆,能不并就不并。——你这是对策?举个例子:公司经营困难,要裁人,要你提建议,你就提:要严格审批,尽量做到有能力能不裁员就不裁员!估计boss就晕了。
   四、对拆点并校中没有使用的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改造为乡村幼儿园,在财政、饮食、交通工具上大力扶持。——这个方向是对的,但题目要求要具体,要说的再细一点,材料中是有提示的。
   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跟小学废弃有关系吗?
   六、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贫困失学儿童普遍求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跟踪培养;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硬件建设,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这是小学闲置的原因,咋成对策了呢?因为战略重点转移,希望工程把钱用在软件上,也就没有钱再为希望小学投入了,所以希望小学坚持不住了。想一下,如果希望小学有持续性地、大量地资金补充,学生再少也不能关,是不?


   问题看出来了,关键是怎么办?当然是回归材料,就看我们在读材料的时候有没有入戏,有没有深挖材料,这就考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一双慧眼~~~关于这道题,先要确定两个问题,1、题目要求站在一个支教人员的角度,即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如果被闲置的希望小学变成了幼儿园、文化点等教育机构,也就是说虽然被闲置了(闲置和废弃可不是完全等同的哦),但是在文化教育领域得到了很好地再利用,算不算废弃?2、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上级部门也是教育部门,你跟他反映经济的事情合适吗?
(虽然题目没明说,但是依据常识应该可以判别,比如你是技术科的员工,提建议应该是向技术科提,即使是人力资源科组织的,流程也应该是技术科汇总审核后再提交人力资源科,而且提建议应该落脚在本专业,因为一咱不专业,二咱越权了)。好了,上材料。
材料5
柳延希望小学是李某当村主任的时候筹资修建的,可惜只用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李某所在的枣园镇延店则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做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多么有画面感啊,读到这段有没有想过其实乡村还有许多立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才,他们有能力有意愿再投身教育,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办幼儿园是个很好的方向,但目前遇到困难了,可不可以借鉴联村办小学的经验,用在联村办幼儿园上面?)
材料6
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20101025日报载:截止2008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的政策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因条件不达标,有没有可能对这些条件不好的校区进行改造优化,使之达标?)部分校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学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困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扬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这是教育的专用场地,即便是要涉及经济生产领域的事业,是不是要收点场地费呀,这些费用是不是可以针对性地用在教育上?)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8425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人口流动是客观现实,作为教育部门也不能提及经济领域的事情,这涉及招商、基建等一系列部门,但是想过没有,儿童真的只能随家长走吗?如果我们有好的寄宿制学校,是不是可以留住一部分孩子呢?)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这是以前的教训,那么以后扶持现有的学校,是不是可以避免,比如把手指变成拳头,有针对性地重点扶持呢?比如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上?),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这个可以有,也算是文化范畴的,何况下面材料七中提到了夜校,提醒我们可以进行成人教育的尝试),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标注得不是很全,阐述原因的方面我也没有做标注,旨在突出一个入戏的思维。下面我贴上我的答案:


原因:一是生源减少、希望小学战略重点转移、经费紧张、推广了撤点并校政策造成学校闲置。二是由于不具备合并条件、开办幼儿园等其他教育机构的能力不足,使得闲置学校没有被科学地再利用。(90字)

建议:一、针对闲置学校数量仍要增加,关注未撤销的学校。
1、财力重点扶持寄宿制学校,吸引并留住生源。2、多渠道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扶助贫困家庭,给农民希望,减少辍学现象。3、对未来将要撤销的学校,要进行后续规划及善后措施。
     二、针对已废弃学校未被合理再利用,改造已废弃的学校。1、改善学校条件,争取与其他小学合并,成为中心小学的分校、实践基地等。2、开发教育和文化新用途。一方面依托原学校的教务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协调联村办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发挥村委会的组织功能,设立夜校等教育点服务周边村民。3、多渠道谋资金。加大政府专项扶持、号召社会捐助的同时租赁部分学校场地,租金专门用于扶持教育和文化事业。(290字)


     亲,我说了半天,您入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