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全国概况

全国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2014-02-12 22:15:33全国概况208 收藏
[!--smalltext--]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一、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

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2001年总人口478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32.79%。

二、地理地形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1.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广西总面积15.9%。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岭最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最大,面积达630平方公里。

(5)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2.河流

广西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度有3.4万公里,河网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广西最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85.2%,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33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全长1239公里,出梧州流向广东入南海。长江水系分布处于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3.5%,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条,主要河段有湘江、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独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10.7%,较大河流有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经越南入北部湾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0.6%。喀斯特地下河众多,有433条,其中长度超过10公里的有248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独自形成地下河水系。

3.海岸、岛屿

广西南部濒临属于南海的北部湾。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岛屿岸线46l公里。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滩涂广大,面积达1005平方公里。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平方公里。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66.9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24.7平方公里。

三、气候类型

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点。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沿海、山地风能资源丰富的气候特点。

1.气候温暖,热量丰富

广西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全区约6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区在22.0℃以上,涠洲岛高达23.1℃。桂林市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乐业、南丹、金秀年平均气温低于18.0℃,其中乐业、资源只有16.5℃。

广西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其中,沿海地区、百色市南部山区及金秀、南丹、凤山、乐业、天等在33.7~37.8℃之间,其余地区38.0~42.5℃,百色为全区最高。

广西各地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桂北山区-8.4~-4.0℃,资源为全区最低;北海市、防城港市南部及博白、都安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上,其余各地在-3.9~-0.2℃之间。

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简称≥10℃积温)表示喜温作物生长期可利用的热量资源。广西各地≥10℃积温在5000~8300℃之间,是全国积温最高的省区之一,具有自北向南,由丘陵山区向河谷平原递增的特点。如此丰富多样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和多种多样的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2.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mm之间。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广西有三个多雨区:(1)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mm;(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年降水量达1700~2000mm;(3)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桂林、临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达1800~2000mm。另有三个少雨区:(1)以田阳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带,年降水量仅有1080~1200mm;(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年降水量为1200~1300mm;(3)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3.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各地年日照时数1169~2219小时,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区偏少,与广东相当。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北海市及田阳、上思在1800小时以上,以涠洲岛最多,全年达2219小时。河池、桂林、柳州三市大部及金秀、乐业、凌云、那坡、马山等地不足1500小时,金秀全年日照时数最少,只有1169小时。其余地区在1500~1800小时之间。

广西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北部山区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区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355~698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时数只有186~380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17%。

4.灾害频繁,旱涝突出

广西气象灾害相当频繁,经常受到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大风、冰雹、雷暴和热带气旋的危害,其中以旱涝最突出。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划分,广西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危害广西的旱灾主要是春旱和秋旱。干旱发生频率的地域差异较大,春旱以桂西地区居多,而秋旱多出现在桂东地区。全广西大范围的春旱大约4~5年一遇,但百色、崇左两市、防城港市北部、北海和南宁两市南部、河池市西部等地发生春旱的频率达70~90%。全广西大范围的秋旱大约2~3年一遇,但桂东北大部、桂中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等地发生秋旱的频率达70~90%。

广西暴雨洪涝灾害频繁。每当汛期,强降水天气常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冲毁、淹没农作物、道路、街道、房屋,冲毁水库、桥梁、电站等设施,引发山体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广西洪涝发生频率大的地区有两类:一是降水量多、暴雨多的地区,例如柳州市北部、桂林市中部、沿海地区和玉林市南部,以及马山、都安、凌云等地;二是广西大、中河流沿岸各市、县,特别是地处江河中、下游及交叉口海拔较低的河谷平原地带,例如柳州盆地,郁江、浔江、西江沿岸等地。

5.沿海、山地风能资源丰富

广西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广西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开阔山地。其中北部湾沿海一带离海岸2公里以内的近海区域和岛屿以及大容山等山体相对孤立的中、高山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200W/m2,年平均风速在5.5m/s以上,年有效风速时数在5500小时以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此外,桂北的湘桂走廊冬季风能也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四、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1)土壤

土壤是指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土地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由于气候、地形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广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相应的分布规律。根据对1615.19万公顷土壤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按在同一生物条件下,具有独自的成土过程和共同特征及属性的一类土壤归做一个土类,广西土壤分14个土类,25个亚类。其中8个主要土类分述如下:水稻土:是广西最大的一类耕作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共有164.8O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10.2%。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谷地、盆地,溶蚀平原及坡、台阶地,南宁、贵港、玉林等地面积较大。

砖红壤:面积24.99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l.6%。分布于北海和钦州、防城港市南部地区。适宜发展热带作物,是广西最宝贵的土地资源。

赤红壤:面积485.3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0.1%。是广西主要土地资源,适宜于南亚热带作物以及部分热带作物生长。大致分布于北纬22°00´~24°30´之间,海拔35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台地。

红壤:面积564.52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5.0%,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中亚热带丘陵、谷地,桂林、柳州、河池三市及梧州、百色二市北部,适于多种林木、果树和农作物发展。

黄壤:面积127.4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7.9%,分布在海拔800米~1000米以上的山地,以桂林、百色二市面积较多,是广西最重要的林业土地资源。

石灰岩土:面积81.90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1%,分布于桂北、桂西、桂西南、桂中的喀斯特地区,以河池、百色、南宁三市面积较大。这类土壤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宜封山育林,合理耕作放牧,恢复植被。

紫色土:面积88.54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5%,主要分布于梧州、南宁、桂林、玉林的低丘缓坡紫色岩区。宜于发展果、茶、桑、蔗。

潮土:面积7.14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0.4%,分布于河流阶地和河谷地带,以贵港、玉林、北海等地较多,适种性广,宜于耕作,但要注意防洪排涝。

广西土地面积共2367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3.47%。2001年底广西人口为4788万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50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占有土地0.74公顷的水平。人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显著特点。

(2)土地类型

广西土地类型齐全。广西地貌周高中低,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南部临海。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域等土地类型俱全。其中山地(海拔400米以上)面积约9.43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39.7%;丘陵(海拔200~400米)约2.4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10.3%;台地(海拔200米以下)约1.50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6.3%;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约4.89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20.6%;石山约4.6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19.7%;水域面积约0.8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4%;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共占69.7%。岩溶石山面积之大,全国少见。广西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桂东南与桂西北区域差异大。桂西北山地多,山体高大,坡陡土薄,其间又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土少石多,易旱易涝,土地适宜性差,土地生产率低,土地综合利用率不到70%。桂东南多为低山丘陵和盆地、平原,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耕作精细,土地生产率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2.水资源   

广西地处低纬度区域,降雨量比较充沛,河流发育,水资源丰富。全区地表河流总长3.4万公里,其中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条;全区水域面积8026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38%,全区常年河流年径流量约188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表水总量的6.4%,居各省、市、自治区的第4位;人均水资源近4000立方米;2001年全区年径流量2415.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2133万千瓦,可开发量1751万千瓦。

境内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其在广西的流域面积为202424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85.2%。珠江水系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初称南盘江,经红水河段、黔江河段、浔江河段及西江河段,从梧州市出境流入广东省入海;流经广西境内的西江干流总长1239公里。其中红水河段658公里,河流比降大,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西江在广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郁江、柳江和桂江,其中郁江为最大支流。长江水系在广西的主要河流有湘江和资江,湘江发源于广西海洋山与都庞岭山区,通过人工运河——灵渠与西江支流漓江相连。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流江、钦江、防城河、茅岭江、北仑河等,其中最大河流为南流江;诸河有流程短、坡度陡的特点。那坡县境内的百都河属越南红河水系,流入越南,经红河注入北部湾。

广西的地形特点大致呈西北高、东南低、四周为山地环绕的盆地,加上充足的降水形成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条件。全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391.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48.7亿立方米,其中碳酸盐岩岩溶水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61.5%,基岩裂隙水占36.4%,松散岩类孔隙水占1.4%。

广西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政府坚持把兴修水利,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抗御频繁的水旱灾害,作为建设新广西的一项基本目标。50多年来,广西累计水利投资约150亿元,建成各类水电(电力)工程设施近30万座(处),蓄水工程总库容229.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10.4亿立方米。2001年,全区水电能源生产总量为572.59万吨。全区建有大型水库29座(含电站库区,下同),中型水库178座,小型水库4150座,堤防2600多公里。近年来,在缺水的桂西、桂西北地区共建有地头水柜28.9万个,新增旱地节水灌溉面积39.24千公顷,部分缓解了该地区的缺水问题。

3.矿产资源

(1)矿产种类与矿产地

截至2001年底,广西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7种,约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212种)的45.75%,其中探明的钇、铼、芒硝、凝灰熔岩、麦饭石储量尚未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已发现但尚无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48种。目前,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326处,保有资源储量矿产地1286处。

(2)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在全国各省(区)同类矿产的比重

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较丰富,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列在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64种,居前5位的有47种,其中以非金属矿产最多。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4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广西有35种探明资源储量,其中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前十位的有:锰、锑、磷钇矿、钛、铅、锌、铝、钨、银矿、轻稀土矿、滑石、重晶石、水泥用灰岩、高岭土、普通萤石等矿种。

4.海洋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陆地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地区国土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建设迅速发展,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区内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与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已初具雏形。

广西沿海地区位于北部湾北部,大陆海岸线全长1,595公里,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1个,天然优良港口资源丰富。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0余个,其中可开发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钦州港、铁山港、防城港、北海港等多处。沿海滩涂有生态保护良好的红树林,涠洲岛周围浅海有珊瑚礁,这两类重要的热带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滨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20余种,主要有石英砂矿、陶瓷粘土、石膏矿、钛铁矿等。此外,广西沿海地区和北部湾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化学资源丰富,海水平均盐度为30~32‰,海水含溴量约为60ppm,平均海水温度23℃,滩涂平坦广阔,日照时间长,是发展盐业和海水化工的良好场所。

广西南部濒临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据调查,北部湾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20多种,还有种类众多的贝类、其他海产动物和藻类,其中儒艮、中国鲎、海马、海蛇、牡蛎、青蟹等十分著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北部湾近海海域有海洋生物900多种,其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100多种。

广西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北海银滩、涠洲岛、斜阳岛、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钦州湾“七十二泾”和龙门诸岛、以及(与越南相邻的)京族三岛等特色旅游资源。

5.生物资源

广西地处亚热带中南部,南临北部湾,自北至南分布着三个植被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北热带季节性林带。气候温和湿润,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广西地域辽阔,海拔不同,气温和降水有差异,土壤多样。在这些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广西生物生长迅速,种类多,数量大,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广西植被以热带和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特有树种较多,在分布上存在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植被的次生性质是广西植被的主要恃征,大部分地方已不存在原生植被,次生植被主要有灌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

据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结果,到2000年底,广西有林地面积为981.9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87%。其中,林分面积为747.4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6.13%;经济林面积203.6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0.74%;竹林面积30.7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13%。按培育目的划分,林分又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用林。其中用材林面积为527.94万公顷,蓄积25820.5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70.63%和70.79%;防护林面积197.93万公顷,蓄积10155.52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26.48%和27.84%;薪炭林面积18.73万公顷,蓄积194.48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2.51%和0.53%;特用林面积2.88万公顷,蓄积量306.76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0.39%和0.84%。人工植物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树林、毛竹林以及经济林、果木林、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马尾松林是现代植被中最主要的木本植被,占森林总面积的50%以上。

广西的野生植物物种和珍稀种类,到1992年底,确认有维管束植物288科1717属8354种,仅次于云南和四川,居全国前列。在各类植物中,按用途分,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水果12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426种;野生淀粉植物109种;野生化工原料植物210种;野生纤维植物400多种;野生芳香植物156种;栽培的果树约700种。农作物资源,水稻8600多个品种,玉米200多个品种,甘蔗210个品种。尚有数千种植物未被利用,有的甚至还未知用途。

广西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1种,它们主要分布在3处:以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十万大山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中地区,以花坪自然保沪区为中心的桂北、桂东北地区。银杉被称为"活化石",是一种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世界上仅存于广西花坪林区、大瑶山林区和重庆金佛山。

广西动物种类多,共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92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3%。海洋及淡水的鱼类7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在这些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有150个,约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44.5%。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6种,占全国的26.8%;二级保护的有124种,占全国的51.7%。此外,属广西重点保护的动物有82种,其中广西特有的动物有18种。

脊椎野生动物分为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和鱼类等。

广西兽类资源丰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0种,二级保护的有16种,其中灵长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6种,二级保护的有3种。

广西鸟类资源的品种数约占全国总数的45%,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9种,二级保护的有78种。

广西爬行、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4种,属二级保护的有14种。

广西野生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16种。

此外,在广西宽阔的滩涂和浅海地带还生长着大量浮游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

现在广西有各种动、植物自然保护区5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总面积164.64万公顷,有林面积75.2万公顷,分别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0%和3.2%。这里是各种植物和陆栖动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广西生物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直接的、间接的影响,使珍贵的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生物赖以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应当受到重视。

五、人口民族

1.人口

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4925万人,比上年增长0.74%。年末常住人口46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0万人,人口出生率14.26‰;死亡人口30万人,死亡率6.09‰;自然增加人口40万人,自然增长率8.17‰。全年净增人口36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1656万人,比上年增长6.84%,占总人口的33.62%;乡村人口3269万人,比上年下降2.1%,占总人口的66.38%。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587万人,比上年增长1.09%,占52.53%;女性人口2338万人,比上年增长0.34%,占47.47%。按年龄分,0-14岁人口1170万人,比上年增长8.03%,占总人口的23.76%;15-64岁人口3284万人,比上年下降2.93%,占66.67%;65岁及以上人口471万人,占9.57%。按民族分,汉族人口3027万人,占61.46%;各少数民族人口1898万人,占38.54%,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4.57%,占总人口的32.60%。全区平均家庭户规模3.37人,其中城镇家庭户规模3.21人,乡村家庭户规模3.46人。全区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3年。

2.民族

广西有14个地级市,113个县(市、区),其中12个民族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1321个乡镇,其中民族乡58个。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有150多万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7万多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广西是我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京族人口2.15万人,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境内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

2003年末,广西总人口48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52.14万人,占38.13%。壮族158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下同)的85.79%,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来宾、百色、河池6个市。瑶族150.02万人,占8.10%,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来宾6个市。苗族47万人,占2.54 %,主要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西林、龙胜、南丹等县(自治县)。侗族32万多人,占1.73 %,主要聚居在三江、融水、龙胜3个自治县。仫佬族17万多人,占0.92%;主要聚居在河池市。毛南族 7 多万人,占0.38%,主要聚居在河池市。回族3.1万人,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市的城区及所辖的灵川、临桂、永福、鹿寨县。京族2.15万人,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三岛。彝族0.72万人,主要分布在隆林、那坡和西林县(自治县)。水族1.35万人,主要分布在融水、宜州、环江和南丹县(自治县、市)。仡佬族0.28万人,主要聚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区面积的60%以上。

六、区域经济

1.区域经济合作情况

(1)中国-东盟“10+1”合作。

属于国际区域合作,中国与东盟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2003年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区包括11个国家,“10”代表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代表中国。优先合作的领域为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目前,中国和东盟已建立包括领导人会议、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内的28个重要合作机制。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首府南宁,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其目的是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全面合作。办好中国-东盟投资峰会,做大做强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我区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载体,博览会每年举办一届,一般在10月或11月,至今已举办了四届。

(2)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属于国际区域合作,始于2006年,为中国-东盟“10+1”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区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等7个国家。优先合作的领域为基础设施、港口物流、贸易投资、旅游和资源开发。主要合作平台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三届。

(3)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

属于国际区域合作,始于1992年。合作区包括大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6个国家,云南和广西是中国参与GMS合作的重要省区。优先合作的领域为交通、能源、环境、农业、电信、贸易便利化、投资、旅游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合作平台为GMS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工作组。GMS领导人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三届。

(4)中越“两廊一圈”合作。

属于国际区域合作,始于2004年,为GMS合作框架之下的次区域合作,包括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省区和越南北方沿海10省市。其中“两廊”指的是“南宁—河内—海防”和“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一圈”指的是环北部湾经济圈。优先合作的领域为基础设施、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矿产加工、能源、农业、旅游及北部湾合作。主要合作平台为中越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广西与越南北部三省联合工作委员会,每年不定期举行合作会谈。

(5)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属于国际区域合作,始于2006年。合作区包括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经济走廊依托南宁-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优先合作的领域为基础设施、贸易、产业与投资、旅游、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及通关便利化。合作机制正在建立之中。

(6)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即“9+2”合作)。

属于国内区域合作,始于2004年。合作区包括国内11个省区,“9”代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2”代表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优先合作的领域为经贸、交通、能源、科教文卫、农业、旅游、劳务合作。主要合作平台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同期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一般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四届。

(7)西南六省区市合作。

属于国内区域合作,始于1984年,原称“西南六省七方经济协作”。“六省七方”代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成都,2005年成都市不再派代表参加,代表团并入四川省,始称“六省区市”。优先合作的领域为交通、物流、旅游、能源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主要合作平台为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至今已举办了21届。

(8)桂台合作。

即广西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始于2005年。重点合作的领域为IT制造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糖业和铝业等。主要合作平台为两岸产业共同市场论坛和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至今论坛已举办了四届,交流会举办了三届。

此外,受主办方邀请,还参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经贸活动,特别是积极参与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合作,并通过积极参加中国西部博览会、中部博览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进一步拓展我区合作的空间。

2.2008年广西区域经济大事记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 万平方公里,2006 年末总人口1255 万人。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拥有沿海1595公里海岸线,深水岸线160多公里,是国内仅存的未大规模开发的连片沿海岸线,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是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完善沿海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

功能定位: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国家支持政策: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北部湾经济区必要的支持,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开放合作示范作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加强交通运输、海洋产业、农林渔业、能源开发、跨国旅游、生态环保等重点合作领域规划编制,加快实施合作项目。

(2)钦州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 广西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之后的全国第6个保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惟一的保税港区。这也是继今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一面旗帜。

钦州保税港区位于钦州市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港区范围为:北至金光工业园启动区,西至钦州港10万吨进港航道,东至大环作业区后方陆域,南至大榄坪南作业区。钦州保税港区的功能和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保税港区实行封闭管理。

钦州保税港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块建成”的原则,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从2008年起全面开工建设,争取在2009年底封关运作。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保税港区一期工程的吹沙填海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今年内完成,通往保税港区的2号公路已经通车。第二、三期的建设,将视保税港区的发展实际适时实施。

为加强钦州保税港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自治区政府成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建设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任组长,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管委会主任陈武,自治区副主席林念修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北部湾办,负责牵头协调钦州保税港区建设有关工作。

(3)第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北海召开。

2008年7月29-31日第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北海召。开论坛围绕“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沟通、合作、繁荣”论坛主题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确定性背景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重点难点和趋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三个议题,共有46位嘉宾在论坛上致辞或演讲。论坛期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七、行政区划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辖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

1.南宁市,辖6个市辖区、6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青秀区。辖区包括: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良庆区(良庆镇)、江南区、邕宁区(蒲庙镇)、武鸣县(城厢镇)、隆安县(城厢镇)、马山县(白山镇)、上林县(大丰镇)、宾阳县(芦圩镇)、横县(横州镇)。

2.柳州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城中区。辖区包括:城中区、鱼峰区、柳北区、柳南区、柳江县(拉堡镇)、柳城县(大埔镇)、鹿寨县(鹿寨镇)、融安县(长安镇)、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

3.桂林市,辖5个市辖区、10个县、2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象山区。辖区包括: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雁山区、阳朔县(阳朔镇)、临桂县(临桂镇)、灵川县(灵川镇)、全州县(全州镇)、平乐县(平乐镇)、兴安县(兴安镇)、灌阳县(灌阳镇)、荔浦县(荔城镇)、资源县(资源镇)、永福县(永福镇)、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

4.梧州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万秀区。辖区包括: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岑溪市(岑城镇)、苍梧县(龙圩镇)、藤县(藤州镇)、蒙山县(蒙山镇)。

5.北海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海城区。辖区包括: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南康镇)、合浦县(廉州镇)。

6.防城港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港口区。辖区包括:港口区(渔洲坪街道)、防城区(防城镇)、东兴市(东兴镇)、上思县(思阳镇)。

7.钦州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辖区包括: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灵城镇)、浦北县(小江镇)。

8.贵港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港北区。辖区包括:港北区(贵城街道)、港南区(桥圩镇)、覃塘区(覃塘镇)、桂平市 、平南县(平南镇)。

9.玉林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玉州区东门路。辖区包括:玉州区(玉城街道)、北流市 、容县(容州镇)、陆川县(温泉镇)、博白县(博白镇)、兴业县(石南镇)。

10.百色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1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右江区向阳路13号。辖区包括:右江区(百色镇)、凌云县(泗城镇)、平果县(马头镇)、西林县(八达镇)、乐业县(同乐镇)、德保县(城关镇)、田林县(乐里镇)、田阳县(田州镇)、靖西县(新靖镇)、田东县(平马镇)、那坡县(城厢镇)、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

11.贺州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八步区贺州大道。辖区包括:八步区(八步街道)、钟山县(钟山镇)、昭平县(昭平镇)、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

12.河池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5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金城江区新建路。辖区包括: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宜州市(庆远镇)、天峨县(六排镇)、凤山县(凤城镇)、南丹县(城关镇)、东兰县(东兰镇)、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

13.来宾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兴宾区建设大道。辖区包括:兴宾区、合山市(岭南镇)、象州县(象州镇)、武宣县(武宣镇)、忻城县(城关镇)、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

14.崇左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江州区石林大道。辖区包括:江州区(太平镇)、凭祥市(凭祥镇)、宁明县(城中镇)、扶绥县(新宁镇)、龙州县(龙州镇)、大新县(桃城镇)、天等县(天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