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全国概况

全国概况

黑龙江省省情

2014-02-12 22:20:45全国概况211 收藏
[!--smalltext--]

黑龙江省省情

一、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二、气候类型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10℃积温在18000℃~28000℃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100℃左右;山区每升高100米,积温减少100℃~170℃。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140~15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mm~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21%~35%。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三、资源矿产

1.生物资源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990.5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全省草原面积约433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其中松嫩草场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2.矿产资源

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2种,占全国已发现234种各类矿产的56.4%。已查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占全国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种数(223种)的36.3%。其中能源矿产5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6种,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8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32种,水气矿产2种。保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即:石油、晶质石墨、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线石、铼矿;位居第2位的有2种,即:玻璃用大理岩、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种,即:硒矿、珍珠岩、玻璃用脉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岩、泥炭;占前10位的矿产有42种。全省铁、锑、镍、钻、硼、萤石、石棉、磷矿、硫铁矿、钾等成矿地质条件较差,资源可利用程度低,自给率不足。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品种齐全、储量丰富,但开发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黑龙江省是矿业大省,但矿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及部分非金属建材矿产为开发重点,其他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的大庆一带,煤炭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等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分布于嫩江、伊春和哈尔滨一带,金矿产于大、小兴安岭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区,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3.森林资源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资源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山。

4.能源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是主煤炭调出省之一。除此之外,电力和燃气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仅有一座镜泊湖水电站。几十年来,水火电站有了迅速发展。至1999年省内大小电站电厂近200个,装机总容量近千万兆瓦。全省水电发电量达14亿兆瓦小时。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所属哈依煤气工程,日产煤气189万立方米,建设总规模为“亚洲之最”。

5.动植物

全省野生动物共476种,其中兽类88种、鸟类361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兽类有东北虎、豹、紫貂、貂熊、梅花鹿5种,鸟类有丹顶鹤、大鸨、白獾、中华秋沙鸭等1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有马鹿、黑熊、雪兔等11种,鸟类有大天鹅、花尾榛鸡、鸳鸯等56种。其中有许多都是本省乃至全国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如东北虎、紫貂、梅花鹿、马鹿等。鸟类中久负盛名的“飞龙”即是分布在全省的花尾棒鸡。全省有东北虎10只、紫貂2100只、貂熊60只、原麝920只、马鹿2200只、驼鹿4600只、丹顶鹤500只、黑嘴松鸡1200只、大鸨120只、白鹤90只。

黑龙江省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构成了全省以山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全省林地面积占整个土地面积的近一半。此外,还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这些复杂的地域中分布着大约2100余种的植物,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达1000余种。这些植物资源按用途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木材植物、树胶植物、树脂植物、纤维植物、环保植物、观赏植物、农药植物、蹂料植物等17大类。在木材植物中有全国十分珍贵的红松、黄菠萝、核桃揪、水曲柳等,本省林区每年都为国家生产大量的木材。食用植物是本省野生经济植物中分布较多、贮量较大的一类,其中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产量为最大。

6.水资源

黑龙江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4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6.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97.44亿立方米,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173.14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10.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年平均径流深为132.4毫米,折合水量为602.24亿立方米,比E年少1.6%,比多年平均少12.2%。全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71.59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19.51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为11.85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79.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2.69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727.93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为286.2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71.82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114.41亿立方米。

7.旅游资源

(1)冰雪旅游资源: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120天左右),雪质好,适于滑雪旅游。滑雪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哈尔滨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冰灯和冰雪游乐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等大中城市。

(2)避暑旅游资源:黑龙江省夏季凉爽,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浩瀚的林区是避暑的好去处。

(3)边境旅游资源: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3000余公里的边境线,其中界江2300公里;有25个开放口岸,其中17个已经成为旅游口岸,绥芬河市、黑河市、东宁县、抚远县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

(4)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黑龙江省保留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如昂昂溪遗址和新开流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以农耕为主的满族、朝鲜族,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这些民族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

(5)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黑龙江省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即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伊春市、绥芬河市、虎林市、铁力市。

(6)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2处。

(7)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黑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34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即五大连池、镜泊湖;省级风景名胜区32处,即太阳岛、明月岛、晨星岛、兴凯湖、莲花湖、二龙山、桃山等。全省有96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4处、省级42处。著名的森林公园有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宁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江国家森林公园等。

(8)历史文化名城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6处,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哈尔滨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其中齐齐哈尔市、宁安市、依兰县、阿城区、呼兰区等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虎林要塞陈列馆、爱辉历史陈列馆、大庆铁人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地质公园:黑龙江省地质公园15个,其中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五大连池既是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9个。

五、环境保护

2006年,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447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5个,总面积1139.7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238个,达标区面积911.3平方公里。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治污工程开始启动。

四、行政区划

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总人口980.4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6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18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4条,通航城市53个。

五、人口民族

2007年人口平稳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年人口出生率7.88%,死亡率5.39%,人口自然增长率2.49%。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3824万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49‰。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全省共有少数民族53个,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赫哲族3910人,黑龙江省独有民族;鄂伦春族3871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52%。满族、回族普遍使用汉语文;朝鲜族、蒙古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语文;其他43个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在黑龙江开发和建设中,从外地调入、分配、转业、移居而来的,大多通用汉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人口按城乡比例划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县镇的占27.3%;居住在农村的占72.7%。按民族地区和散居比例划分,居住在自治地方、民族区、民族乡镇的占39.9%,散居人口占60.1%。黑龙江省建有1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经过多年的调整,民族地区已初步建立多元经济结构,种植业、畜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占有耕地3973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37公顷,高于全省农民占有耕地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中小学大部分进入规范化学校行列,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已完成“普九”任务。普通高校对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政策的深入落实,使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医疗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六、经济发展

2007年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006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68元,增长11.9%。2007年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9.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0.8%。地方财政支出1325.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4.5%。

1.工业

2007年工业生产稳中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增加值28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连续四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365.4亿元,增长15.6%;集体企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1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352亿元,增长15.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351.5亿元,增长16.5%;重工业增加值2520.4亿元,增长15.7%。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535.1亿元,增长15.7%;小型企业增加值336.8亿元,增长16.6%。

2.农业

2007年粮食生产又获大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6.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8%;粮食总产量3965.3万吨,下降0.6%,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两增两减”:水稻产量1658.6万吨,增长15.6%、玉米1589.5万吨,增长2.0%;小麦77万吨,下降17.0%、大豆490.9万吨,下降27.0%。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烤烟产量6.9万吨,增长22.3%;甜菜237.2万吨,增长15.7%;水果51.8万吨,增长9.8%;蔬菜1058.5万吨,下降6.8%;油料50.1万吨,下降20.7%;亚麻15.4万吨,下降34.0%。

3.外贸状况

2007年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出口122.7亿美元,增长45.4%;进口50.3亿美元,增长13.8%。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99.1亿美元,增长51.1%;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54.1亿美元,增长16.2%;加工贸易进出口5.3亿美元,增长8.4%。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进出口126.6亿美元,增长49.1%;国有企业进出口34亿美元,增长8.1%;三资企业进出口11.5亿美元,增长10.2%。从国(地区)别看,黑龙江省对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分别是:对俄罗斯进出口107. 3亿美元,增长60.4%;对美国进出口7.8亿美元,下降9.6%;对沙特进出口6.1亿美元,增长26.0%;对日本进出口5.9亿美元,下降5.9%;对韩国进出口4.2亿美元,下降11.9%。从商品类别看,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22.2亿美元,增长28.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亿美元,增长8.8%。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0.9亿美元,增长22.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85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在外劳务人员9677人,增长15.8%。

4.商业与人民生活

2007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5元,比上年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519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32元,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17元,增长19.1%。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5.0%;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4.6%。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5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30.2万人,比上年增长3.7%,其中职工576.9万人,增长2.2%;离退休人员253.3万人,增长7.1%。参加失业保险464.1万人,增长1.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63.9万人,增长7.9%,其中职工558.4万人,增长8.4%;离退休人员205.5万人,增长6.6%。城镇居民有145.9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2万张,收养人员28万人次;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970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92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3.9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4283万元。

5.支柱产业

黑龙江省有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林木加工等六大产业基地。2006年,六大基地支撑作用突出。全省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6%;实现利税1703.5亿元,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8.3%。

6.财政金融

2007年金融运行形势正常。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59.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加629.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47.4亿元,增加285.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4478.2亿元,增加105.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56.3亿元,比年初增加28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58.5亿元,增加119.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752.7亿元,增加202.8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35.7亿元。

2007年证券市场继续平稳发展。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8家、上市股票39只。2007年有2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实现首发融资5亿元。

2007年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55.5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财产险收入34.2亿元,增长23.8%;寿险收入110.8亿元,下降7.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0.5亿元,增长2.8%。全年赔付额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5.5亿元,增长9.0%;寿险赔付金额63.3亿元,增长2.8倍;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金额3.4亿元,下降1.2%。

七、交通通讯

1.铁路

2006年,哈尔滨铁路局全年货物发送量完成20117万吨,同比增长3%,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旅客发送量完成9422万人,同比增长6.2%;换算周转量完成1355.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3%;货车周转时间完成2.69天,同比压缩0.21天。围绕实现运输生产目标,全局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实施运输提效扩能增量三年规划,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大力增载增吨,将塔河——三间房、伊图里河——三间房间重载列车牵引定数分别提高7000吨和6000吨,全年开行5000吨以上重载列车44286YIJ。大力优化运输组织,增加直达列车开行比重,努力压缩周转时间。大力开展规模运输,积极推进“两整合一建设”,先后整合60个货运站和192条专用线,取消99个货运站的零担业务,新建2个煤炭和1个木材战略装车点。全力保证重点物资运输,全年煤炭、粮食、石油、木材等重点物资运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2.公路

2006年是全省交通“十一五”规划启动实施的开局之年,全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50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建设农村公路项目1940个,建成通车里程14026公里,是2003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以来通车里程总和的2.6倍。国道同三公路佳木斯至方正段大修工程、国道绥满公路卧里屯至黄牛场段、国道明沈公路肇源大桥段引道、省道伊嘉公路汤旺河至嘉荫段、省道富密公路富锦至友谊段、省道依饶公路红旗岭至饶河段、省道绥嘉公路绥滨至名山段、省道哈肇公路呼兰至通河段等8项公路重点工程全部按期交工通车,通车里程762公里。水运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了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松花江依兰至佳木斯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顺利实现了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二期截流,被交通部列为航电枢纽典型示范工程。全年征收交通规费50.1亿元,建设资金筹措能力稳步提高,为全省交通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路运输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5.1亿人次、周转量280.6亿人公里,货运量4.8亿吨、周转量252.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10%、9%和11%。水运完成客运量252万人次、周转量3243万人公里,货运量1389万吨、周转量21.2亿吨公里。

3.水路

黑龙江水系是全国三大通航水系之一,主要通航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四大干流和第二松花江、额尔古纳河、呼兰河等支流及镜泊湖、兴凯湖等,总通航里程7570公里,沟通中国东北地区9市55个县(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江海联运航线可直达日韩等国及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具有发展水运的良好条件。

4.民航

2006年,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全年共完成运输飞行起降3.8万架次,同比增长9.3%;完成旅客吞吐量392.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货邮吞吐量4.6万吨,同比增长9.8%。其中,哈尔滨机场累计完成运输飞行起降3.4万架次,同比增长9.7%;完成旅客吞吐量36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货邮吞吐量4.5万吨,同比增长9.3%。完成专机及重要飞行保障任务43架次。在运输生产发展方面,一是大力开辟新的航线。全年共新开哈尔滨——合肥——长沙、哈尔滨——南京——深圳等航线13条。截至2006年末,省机场公司共有航线66条,其中国际航线7条,地区航线1条,国内航线58条,进一步完善了航线网络布局。二是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支线机场发展形势有所好转,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4个支线机场共争取地方政府给予支线航空的各类财政补贴15347万元。牡丹江——首尔的定期航班从7月份开始已由大韩航和南航分别运营;黑河——哈尔滨——威海——济南的航线,由每周3班增至每周7班。三是抓住机遇大力促销。充分利用假日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的特点,借力促销,有力地拉动了机场运输生产的增长。

5.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29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铁路956.1亿吨公里,增长4.2%;公路289.9亿吨公里,增长15.0%;水运13.6亿吨公里,下降36.2%;航空0.3亿吨公里,增长1.6%;管道37亿吨公里,增长1.2%。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56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铁路210.6亿人公里,增长9.4%;公路313.9亿人公里,增长11.9%;水运0.3亿人公里,增长0.1%;航空39.7亿人公里,增长27.2%。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23.6万辆,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私人汽车78.2万辆,增长19.2%。民用轿车保有量40.8万辆,增长21.4%,其中私人轿车28.7万辆,增长28.7%。

邮电通信业增长势头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83.5亿元,增长29.4%;邮政业务总量29.2亿元,增长9.8%。年末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2567公里;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004.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2.2万户,增长2.8%,其中城市837.7万户,增长4%、农村274.5万户,下降0.6%;移动电话用户1449.2万户,增长14.4%。全省电话普及率为67.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299万户(包括拨号、专线和宽带接入用户),增长4.9%,其中宽带接入户209.2万户,增长18.8%。

6.通讯

2007年邮电通信业增长势头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83.5亿元,增长29.4%;邮政业务总量29.2亿元,增长9.8%。年末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2567公里;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004.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2.2万户,增长2.8%,其中城市837.7万户,增长4%、农村274.5万户,下降0.6%;移动电话用户1449.2万户,增长14.4%。全省电话普及率为67.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299万户(包括拨号、专线和宽带接入用户),增长4.9%,其中宽带接入户209.2万户,增长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