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申论 > 申论技巧

申论技巧

申论文章题的核心技巧

2016-05-12 20:23:08申论技巧438 收藏
[!--smalltext--]

    我国古代历朝的科举考试一直沿袭着“以文取士”的选材理念。在当代,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测查应聘者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是国内外人才测评笔试中经常采用的做法。

    参加公职人员招录考试的目的与我们参加一些资格考试、结业考试、级别认证考试不同,达到一定成绩并不是首要目的。参加公职人员招录考试的目的是要争取名次靠前,勇拔头筹。所以有一些考生认为,申论文章作答要“宁可玉碎,绝不瓦全”,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高分的申论文章。因为对于招录考试获得一个普通的成绩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名次跻身榜首才是目的。所以申论文章写作“宁可玉碎,也不瓦全”的自我要求也是有着相当的道理。
    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高分申论文章呢?实际上我们从小学开始所受到的所有文章写作训练,在申论文章中依旧适用。主题鲜明深刻、观点准确新颖、紧扣主题、语言流畅生动、文章结构紧凑合理、字迹工整等等,我们之前在语文课中学到的作文技巧和阅卷标准在申论考试中也完全适用。所不同的是申论考试是招录公职人员的人才测评笔试,在思想高度、语言水平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篇高分申论文章应该遵循的六项原则:
    1.切合题意、准确深入、表述精彩的立意结构。
    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要具备突出深入的中心内涵,申论文章更是如此,一定要有切合题意、准确深入、表述精彩的立意结构。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准确深入的中心论点和支撑整个文章结构的分论点,更重要的是这些论点的表述一定要注意其语言张力的精彩。很多时候对于申论文章的写作,语言的张力、感染力、修辞比内容的深入性、准确性更重要。关于如何构思出切合题意、准确深入、表述精彩的立意结构,本书后面将用专门的一节深入探讨,相信会给与大家一定的参考帮助。
    2.符合准公职人员的思想内涵、分析视角和行文风格。
    申论文章是在公职人员招录考试中写给阅卷老师看的。姑且可以这样说,申论文章是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思想、认识、经验、方法的一种实用性文体。写作思路、文章立意、分析视角、行文风格都应该符合准公职人员的身份、态度和水平。
    3.清晰明快、修辞丰富、可读性强的语言张力。
    再睿智深邃的思想也需要语言文字来承载,再精辟新颖的立意结构也需要遣词造句来表述。当我们一篇申论文章的中心、架构、举例等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之后,决定一篇申论文章优劣的关键,就在于语言文字的表述了。在枯燥乏味、时间紧迫的阅卷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表述水平是给阅卷老师留下最为直观印象的部分。追求清晰明快的语言风格、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水准、可读性强的语言张力,是目前申论文章写作中最为考验考生水平的方面,也是我们平时练习积累过程中最应该提高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申论文章的写作,语言的张力、感染力、修辞水平比内容的深入性、准确性更重要。

点击浏览下一页
    就樊政老师的经验看,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们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只要科学引导,绝大多数同学的写作都能具备清晰明快的语言风格、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水准和可读性强的语言张力。对此本书后面将用专门的一节深入探讨,相信会给与大家一定的参考帮助。
    4.分析与对策的论述,结合恰当,表述富有感染力。
    申论文章的分析部分与对策论述部分未必要分开。就如同有些文章“夹叙夹议”那样,分析和对策也可以“边议边策”,也可以通过列举实例来说明对策,即所谓“边例边策”。“边议边策、边例边策”往往更容易将问题准确表述。
    5.联系实际,举例充分、得当。
    申论文章一定要联系实际,这是文章性质决定的,同时很多考题也会直接要求联系实际。一般情况举例说明是联系实际的最主要的一个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实例说明问题,是我们申论写作中提倡的。
    6.“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彩开头。
    申论文章的开头对于阅卷老师有很强的首因效应,亦即第一印象。申论文章的开头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同时语言上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彩。
     “水无常态,文无定法”。大家在熟悉了申论文章的阅卷规律、写作技巧之后,更应该勤加练习,申论文章写作不进行一定的练习就很难获得真正的提高。尽管大家平时生活、学习时间都很宝贵,但是一般来讲,时间再紧,作为一个初学者,也应该至少练习五篇以上。就我们的教学经验看,绝大部分考生在科学引导下进行一定的练习、一定的积累,都能够字字珠玑,咏絮才高,妙笔生花。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篇范文的分析为大家提供一些申论文章写作的参考。
    网络时代,公开透明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样一个“大众麦克风”的时代,当“我说你听”变成“双向互动”,“一个声音喊到底”已经不再可能;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吞吞吐吐的“挤牙膏”回应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正因如此,从非典疫情到汶川地震,“及时公开透明”成为最优选项,“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成为发布原则,在社会关注的聚光灯和放大镜下,网络时代的回应方式不断进步革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从这个角度,人们感受到党心与民意相互激荡的力量,“公开”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回应”正由选答题变为必答题,“互动”也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
    首先,公开透明是一项原则,也是一种责任。
    在一个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社会,今天的信息公开肩负着增强信任的重任。从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友在线交流,到众多地方和部门开设政务微博;从物权法、精神卫生法征求社会意见,到开通全国反腐举报网站;从建立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公开透明作为一项原则,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其次,只有回应才有互动,只有互动才更互信。
    群众诉求就是执政力量,舆论质疑也是宝贵资源。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勇于面对质疑,善于触碰热点,回应不回击,对话不对立。善于应社会的关切负责,以“公开透明、及时真诚”化解疑虑。这既是现代行政的必然要求、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展现。
    再有,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
    这些年我们发现,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中,那种公式化、万能式的回应少了,回应中的空话、套话、废话少了,类似“不明真相”、“别有用心”等词汇也基本不见了。凡事不先入为主推卸责任,凡事多从干部身上找原因,真诚倾听各种声音,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凡事闻过则喜才折射出越来越强大的执政自信。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身处新时代,面对新挑战,不断光大我们党和政府善于与群众对话的传统优势,从倾听民众诉求中改善治理,在及时回应中引导公众参与,在良性互动中促成社会共识,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公信力的保值增值,筑牢长治久安的执政根基。

    【讲解】
    以上这篇范文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很多地方能够给以大家参考。
    首先这篇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我们推荐和提倡的。这篇文章的所谓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其题目“网络时代公开透明也是一种力量”。文章的主干部分分了三个部分:
    公开透明是一项原则,也是一种责任。
    只有回应才有互动,只有互动才更互信。
    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
    文章分了九个自然段,文章的结构和三个分论点清晰悦目。第一、二自然段是引出问题开头部分。第三自然段是一个“标题段”,也就是将分论点单独以一句话的形式作为一个段落,类似于小标题的作用那样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使文章的结构和分论点显得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第四自然段是对第三自然段这个分论点的分析论述,其采用的基本是举例的方法来论述我们通常的做法或者说论述对策。第五自然段又是一个标题段,也就是第二个分论点。依此类推,第六自然段是对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述。第七自然段是第三个分论点,第八自然段是对第三个分论点的论述。最后第九自然段是结尾。这种清晰的架构、文章段落结构是我们提倡的。

点击浏览下一页
    第二,这篇范文语言比较丰富、饱满、生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很多类似“大众麦克风,媒体聚光灯”、“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吞吞吐吐的挤牙膏式回应”等等这样的一些语言,考生可能听上去似曾相识,但是在真正写文章的时候能不能够准确、灵活、生动的应用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认真积累、认真思考。
    尽管文章中有一些语言已经能够给我们以历史感了,但是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依然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例如:“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种毛泽东语录式的语言很多在今天一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类似的还有“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等等。无论是我们新时代的语言,还是我们传统语言中有着很现实意义的经典,都是我们申论写作中的亮点。
    这篇文章结构赏心悦目、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深入浅出、中心突出明确,这是其最大的优点和特点。
    第三,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对对策的论述相对较少。樊政老师的范文凡是几年前写的都是以对策论述为主的范文。而本书收录的都是近年樊政老师的新范文。这些新范文较之以前的对策论述更强调了所谓的“夹叙夹策”。也就是说将一些对策在我们的议论中叙述出来。比如:“公开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回应正由‘选答题’变为‘必答题’”、“互动也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这样的语言实际上也是在谈论对策,谈论我们应该怎样做。再例如:“用于面对质疑,善于触碰热点”、“回应不回击,对话不对立”、“善于应对社会关切负责”“以公开、透明、及时、真诚化解疑虑”等等这些语言生动、活泼、准确的论述,本身也是在谈论我们该怎样做,也是针对对策的论述。所以这篇文章的风格也是为我们所提倡的。
    希望考生能够反复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特别是对其中的很多语言和文章的立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