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vip资料 >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274期

2019-04-02 07:59:12教育基础知识141 收藏
[!--smalltext--]
31.“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     )对教育质量的规定性。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政策
【答案】C
【解析】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32.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是(     )。
A、热爱学生
B、团结协作
C、个人发展
D、为人师表
【答案】A
【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故选A。
33.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     )。
A、责令改正
B、处以罚款
C、给予行政处罚
D、给予刑事处罚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答案】B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故选B。
35.《大学》中开篇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同时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这是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这主要反映出(     )。
A、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B、教育目的体现人们的教育思想
C、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D、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的确立受到社会制度、教育思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制约。《大学》中提出教育是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思想。题干中并没有显示教育目的的确立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没有显示其他社会制度确立了怎样的教育目的,所以AD与题干无关。C选项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与题干无关。故选B。
36.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     )。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B、发展是跳跃的
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
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答案】A
【解析】稳定性表现在: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许多年龄特征特别是认知能力方面的年龄特征的变化,有一定的范围和幅度;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都是稳定的。故选A。
3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答案】A
【解析】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故选A。
38.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     )的提出。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答案】C
【解析】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
39.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B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故选B。
4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智力
B、培养学生自主性
C、提升学生竞争意识
D、完善学生人格
【答案】B
【解析】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