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首页 > 考试题库 > 广东

广东

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下载:431次 共15页 积分:9点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1.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君王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A项正确。B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与科技的关系表现为: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2.心理学家提出,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加强4—5岁儿童的书面语言训练,主要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均衡。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如身高、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儿童出生后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因此,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主要就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B项正确。A项: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特征。如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和中心外周方向进行的。心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注意的发展顺序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等。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阶段性指儿童的发展,在一定的年龄时期,往往反映出一些新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发展在量的增长过程中,产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阶段性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别差异性是指在每个阶段内,儿童的发展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同年龄的儿童,由于所处的客观条件和教育影响不同,他们在发展上会有某些差异。而同年龄儿童,即使在客观条件和教育影响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某些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3.下列主张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上行下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启发性原则的理解。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C项正确。A项: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各因其材是孔子提出的观点,意思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体现的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上行下效的意思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做。没有体现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4.下列不符合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的是()。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提早入学年龄,缩短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融合

D、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B项正确。A项:二战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加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二战前,各国推行双轨制教育,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二战以后综合学校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中学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扩展,入学机会的不断增加,大众的教育要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被人们广泛接纳,并影响着制度化教育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在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过程中,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选B

5.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劳动的特点的理解与分化。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起良好的模范作用。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A项正确。B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个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或许时间不长,但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所以教师的劳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劳动对象的差异性。第三,教育任务的多样性。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师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还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本评论只代表本站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个人微信扫码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 你可以通过扫码支付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