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教育试题

教育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

2014-03-01 22:18:31教育试题671 收藏
[!--smalltext--]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C法国的卢梭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教育主义学派
4、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
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来看,课程可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7、从( )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管理的角度  D课程的组织核心
8、我国古代(《 》)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
A学记 B 论语C 孟子D 礼记
9、(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体现了( )
A 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2、班级( )是指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答案:BBDCAABABABB
填空题: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的 社会 的功能
2、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  、  、  。
3、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和 文化功能。
4、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主要受 遗传素质、 成熟环境 和 个体实践活动 的影响。
5、教育诸要素中  学生和教师 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6、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 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 的种类
7、 社会  知识  儿童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8、教学是学校进行 全面发展教育 的基本途径
9、备课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的总称
11、德育过程通常由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  方法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目标管理是一种以 自我管理 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3、课程: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4、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教学策略: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四、问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领教育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科学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的质量;科学要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动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7、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及运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9、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该原则的要求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二)
一、选择题:
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C尚书 D孟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
A捷克的夸美纽斯 B英国的培根   C德国的赫尔巴特   D英国的洛克 
4、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的()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
6、从( )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的角度  D课程的组织核心
7、从( )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的角度  D课程的组织核心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巩固性原则
9、《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1、班级( )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2、( )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3、( )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A道德认知模式B道德体谅模式C道德社会模式D学会关心模式
答案:ACADACDDBACBC
二、填空题:
1、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 癸卯学制   ”。
2、 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 1986 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5、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是具有 能动性 的教育对象
6、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应当具有 强制性  普遍性  基础性 三个基本特征。
7、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 独特性  稳定性  发展性 灵活性 
8、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 赫尔巴特   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9、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 学期教学计划  课题计划  课时计划 
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知  情  意  行 
12、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 设计者 ,是班级组织的 领导者 ,是班级人际关系的 艺术家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列化活动。
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四、问答题:
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如何理解教学的含义: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式,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5、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济及个性特点
6、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7、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8、如何培养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一、选择题:
1、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斯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
2、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3、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4、坚持内发论的有()A洛克   B孟子  C华生  D裴斯泰洛齐
5、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
6、(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7、( )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8、《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夸美纽斯
10、( )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1、教育家(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
、A赫尔巴特 B杜威C夸美纽斯 D卢梭
12、( )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 )是由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A道德认知模式 B道德体谅模式 C道德社会模式 D学会关心模式
答案:ACCBBABAADCDA
二、填空题:
1、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实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     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
2、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 初级中等 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   高级中等   教育的要求,而当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              高等教育大众化   要求。
3、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舒尔茨      
4、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 危险期 或 心理断乳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5、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 人身权  受教育权 
6、国家制定的是 教育目的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是 培养目标 ,到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是 课程目标
7、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教育目的 。
8、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把课程分为 单一课  综合课 
10、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 “知” 是基础, “行”  是关键。
11、我国基本的德育方法有 说服法  榜样法  锻炼法  陶冶法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权威型  民主型  放任型 三种。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范围、尝试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教养方式。
四、问答题
1、20世纪后教育的和发展呈现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的技术化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教育目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相接合;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但作为学生,有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人生阶段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6、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7、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8、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9、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一、选择题:
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孔子 B墨子 C董仲舒    D朱熹
2、学校教育产生于()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
3、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身心发展的( )决定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4、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5、坚持外铄论的有( )A孟子  B洛克    C弗洛伊德  D威尔逊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B重要方法C唯一方法D特殊方法
7、(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8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省级课程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D学校课程
9、课业及进程是指( )A教程  B课程  C课表  D学期
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11、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2、( )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3、教育家(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卢梭
答案:AACBBCCDBAACC
二、填空题:
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2、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 物质文化 、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在文化的诸因素中, 价值观   处于核心的地位。
3、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 教师   的选择和对 教育方式方法   的选择来实现。
4、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 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 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教学 主体性 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6、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即: 时限性  具体性  预测性  操作性 。
7、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 学生 的研究;对 社会 的研究;对 学科 的研究。
8、讲授法包括 讲述  讲解  讲演  三种形式。
9、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综合性  可操作性  灵活性 
10、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 认知模式  体谅模式  社会模式 
11、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12、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三种
三、名词解释
1、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体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4、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5、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四、问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教师的职业角色的特点: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4、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重视学生的发展性,是时代的要求
6、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7、我国德育的途径: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8、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
9、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五)一、选择题:
1、( )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A终身教育    B全民教育     C民主教育     D多元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是以赫尔巴特(《 》)为标志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3、个体在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年龄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是个体身心发展有()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教育工作,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抓住关键期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6、老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7、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8、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
A教学目的  B课程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A引导性  B间接性  C 简捷性  D交往性
11、( )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觉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2、采用( )班级管理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强制型
答案:ADACDCCDABDB
二、填空题:
1、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两种类型的教育,即    教区       骑士   教育。
2、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    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 重功名 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 重忠孝 的取向。
3、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普遍与具体___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5、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础上的
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科书 
7、教学大纲一般由 说明 部分、 本文 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8、教学大纲是以根据 课程计划 ,以纲要的形式确定的有关 学科教学内容 的指导
性文件。9、教学工作必须坚持 以教学为主 。
10、教学是完成学校 教育任务 、实现 教育目的 的基本途径。
11、可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区分出 内容型  形式型  方法型  综合型 
12、大体上说,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重 知 ,体谅模式重 情 ,社会体式模式重 行 
13、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常规管理  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目标管理 
三、名词解释:
1、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4、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四、问答题:
1、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3、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要循序渐进;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教育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决定了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
4、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品质等
5、课程安排所要遵循哪几条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6、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8、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具体明确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认真执行。
9、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学设计题答题要求: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阐述通过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应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几方面
2、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重点难点分析
3、教学过程:即教学步骤
4、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5、教学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