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事业真题

事业真题

广西:2004年9月下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公车改革)

2014-02-16 13:18:58事业真题159 收藏
[!--smalltext--]

广西:2004年9月下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公车改革)
2004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考试试卷
  申论
  题 号 (一) (二) 总分 统分人 复核人
  标准分  30   70  100
  得 分
  一、注意事项
  1.本部分试题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答题前请在试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3.请先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参考时限约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约为120分钟。
  
  二、给定资料
  (1)我国的公车,是指由社会集团公款购买和使用的大、中、小型汽车,其中轿车的数量曾占到90%以上的绝对优势。"八五"计划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公款购车,明令禁止公车私用。但是,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公车年增幅度一度达到66%,目前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的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各级财政不堪负担的沉重包袱。据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是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2)在某些人眼中,公务车早已成为主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成为领导人的一种"福利和待遇"。八十年代初,有句顺口溜:"省级机关车子好,不是'皇冠'是'蓝鸟';市里跟着省里学,不是'奥迪'是'公爵';县里车子也不差,孬好都是桑塔纳;区里干部穷烧包,坐着'吉普'还嫌孬;乡长车子也不错,孬好也是进口的双排座。"近年来进而发展到"不管哪一级,都要坐'奥迪'",甚至出现所谓的"皇冠车排班,上海车靠边;伏尔加补缺,北京牌丢脸"现象。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更有人公然亮出"再穷不能穷车子"。
  (3)如今,公车的使用出现一个专有名词"三三制",即:公务用车、领导者私事用车和驾驶员私人用车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相当普遍,习以为常:外出宴请娱乐、钓鱼打猎、子女读书、红白喜事、旅游观光……,在办公地点之外的各种公共场所外,悬挂各种牌照、各式各样的公车比比皆是,尽管有些地方政府通过定期而及时公布公车私用的牌照和使用情况,但也难于全面而持久地贯彻执行。公车私用的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和干群关系,败坏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公车的不合理消费,被老百姓称之为"轮子腐败",它与"盘子腐败"(公款吃喝)、"裙子腐败"(公款娱乐)和"本子腐败"(虚假文凭)一样,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对此,人民怨声载道。
  (4)一些公车的司机自曝内幕:公车是一个堵不住的"黑洞"。首先,跑1000公里路,300公里为我用;其次,加50公升油,开80公升票,领导和财务人员无法清查;第三,修车名目多,大多有回扣,"其实,油耗还算不上大问题,汽车维修才是个大窟窿。"公车维修名目繁多,百分之八九十都有回扣。尽管一些地方政府设立公车定点维修站,但也防不胜防。公车开销之大,成为许多单位财政开支的"无底洞"。对此,群众反映强烈,领导苦无良策。
  (5)这些年来,我国大庆、深圳、重庆等地都在进行公车制度的改革。在2003年我国的"两会"期间,不少全国十届人人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议案提案和发言中,旧话重提,纷纷呼吁:大力治理公车使用中的腐败问题,公车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但是,有些地方的车改方案刚一公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当然,舆论的焦点并非是一边倒地反对这项改革,而是一些人认为:当官"车贴"太高,与下岗职工的收入太低反差太大,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同时,这项政策执行中也可能"走样"。正所谓好事不好办,但是,"难办也得办"。"车改"是借鉴国际经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只有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6)公车改革顺应了世界潮流,符合国际惯例。许多发达国家除了对公车配置和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外,都将官员与职务职责相关的消费进行货币化分配,如用车、请客、通讯等,这种职务消费货币化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政策公开透明,操作管理简便易行,利国利民也利于各级官员,可以较好地解决"轮子腐败"的痼疾。
  (7)公车制度的改革不仅在减轻财政负担和杜绝公车私用两个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而且也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一箭三雕"。车改前,许多公务员都患上了"公车依赖症",往往因为单位派不出车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实行车改以后,拥有私车的公务员,来去方便,不用再找领导派车;没有私车的公务员,外出办事时也敢掏钱"打的"或租车了。而出租车行业在大中小城市都发展迅速。因此,车改的最大受益者是一般干部。
  (8)公车改革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通盘考虑,积极推进这项改革。只有系好"安全带",公车改革才能够安全启动。系好"安全带",首先要处理好公车驾驶员的分流问题,为他们找到新饭碗;其次,必须搞好相应的配套改革。例如,既要防止公车拍卖中的腐败行为发生,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开辟正常公务用车的渠道,在车辆和经费上切实予以保证等。
  (9)公车改革要克服"三难"。一难是观念难适应。不少人对"干部的车贴比职工的工资都多"反映强烈,甚至认为这也是一种"腐败"现象,以至一些地方不敢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宣传"车改"。这些人只是看到车改后少数人得到的车贴多,却没有计算国家获得的效益更多。因此,这不是损公肥私,而是肥公利私,而且国家得到的是大头。二难是怕奖懒罚勤。公车原本是用于公事,车改以后车贴也是拿来办公补贴。但是,实行车贴后,交通费用发生质的变化,原来是大锅饭,现在是吃小灶了。可能会有人斤斤计较,在非要用车的时候也不用车,变得懒于外出办公事了。三难是怕公务用车乱摊派。公车改革后,心术不正
  的当权者,很容易把出行费或油料钱摊派到下属部门或企业中去,使得基层不堪重负,产生新的腐败现象。因此,如何对公车改革进一步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和监督,狠抓落实,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难题。
  (10)随着公务员收入的增加和轿车价格的连续下降,消费者对国产车的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加,工薪阶层购车已逐步成为时尚。2003年在接受调查的1000名消费者中,仅有3%的消费者认为车价依然太高而难以接受。2003年认为国产车比较合理的消费者比例达到了35.5%,而2002年只有12%。
  (11)据最近报载: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国十四个省(区)和六个国家部委实行公车制度改革试点,这无疑是公车制度改革的实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而公车配给制一定会寿终正寝。广大人民正翘首盼望我国的公车改革及早驶上快车道!
  
  三、申论要求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条文式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20分)
  
  (二)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要分条列款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条理性。(30分)
  
  (三)请自拟标题,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少于1200字的篇幅进行论述。可全面论述,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说服力。(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