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申论 > 申论真题

申论真题

2008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

2014-05-18 10:24:37申论真题150 收藏
[!--smalltext--]

  一、【参考答案】

  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习雷锋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两者的主要联系在于精神内涵的一致性、继承性,青年志愿者活动是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与学雷锋活动同样贯穿着无私奉献、追求公益的精神。区别在于,两种活动的组织程度、可持续性不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和统一组织开展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保障制度,把有志于无偿服务社会的广大青年组织起来,围绕实际需求,搭建多种服务项目平台,为社会提供了多种形式、卓有成效的服务,凭借高度的组织性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实现了对学雷锋活动的丰富和经常化;学雷锋活动由于缺乏组织和机制保障,分散、单一和个体形式的服务,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只能是一种短期的个人行为,无法持久深入开展,也无法取得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相比的效果。

  二、【参考答案】

  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点服务项目有:“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是以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一对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为基本形式的城市社区服务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采取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为期半年至两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起,每年招募一定数量自愿报名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集中派遣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至2年志愿服务工作。

  这些项目具有与一般志愿服务相同的基本特征: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同时,也具有青年志愿者服务特有的一些基本特征,以青年、特别是具有较高学历和良好知识结构的大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的实际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为主要对象,开展当地和群众所急需的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群众基本需求。

  三、【参考答案】

  促进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立法规范志愿者活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要在全国范围内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制定《志愿者服务法》,明确志愿者服务的准入条件、组织形式、管理方法,推动志愿者服务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依法保障志愿者权益。要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明确志愿者应当享受的福利待遇和优惠照顾,如规定志愿者在服务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和医疗保险,服务期满在升学或就业、晋升等方面享受一定的照顾,以充分调动志愿者从事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坚持提升志愿者服务的品质。共青团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引导志愿者服务组织,加强志愿者队伍的选拔培训,苦练内功,增强素质,掌握适应社会急需、有效服务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公众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探索改进服务的途径,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受益范围,使志愿者活动在利国利民的过程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四、【参考例文】

  弘扬志愿者精神 勇担青年的时代重任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适应时代呼唤和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时代新风,促进青年健康成长,都具有积极作用。青年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这一殷切期望,弘扬志愿者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履行好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责任,无论对青年的个人成长,还是民族兴盛、国家富强都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仍、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担负的“天下兴亡”最直接、最沉重。责任,就在于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需要青年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每一个学子都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只读圣贤书”,正如种子无法脱离土壤而凭空成长为参天大树,青年也无法脱离社会而自行成才,这是从古至今相同的道理。志愿者精神,深层的内核就是社会责任感。青年志愿者行动无疑是青年社会责任与自身成长关系的一个示范:没有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不会有献身志愿服务的行动,就谈不上爱国和报国;同样,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不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牺牲奉献的精神,源于我们对社会进步和历史走向抱有的持久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自我们日常不懈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有的青年学生和工作人员,缺乏一种“兴亡在抱”的社会关注兴趣,把自己封闭起来做学问、干工作,结果成了社会中冷漠平庸的一员,不会给他人带来热量或任何利益;也有的青年,仅凭一腔热情就冲上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急于参加志愿服务,却往往发现缺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徒劳无功。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上,许多志愿救援者因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而留下了遗憾。还有一些青年,把自身情况与志愿服务较好地结合起来,如南京的公务员汪学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一方面服务了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另一方面,从中了解了民情民意,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一举多得。弘扬志愿者精神,正是需要这种不失热情而又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将自身实际与志愿服务的要求结合起来,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而自己又能够胜任的服务,从而实现服务热情与服务效果的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是我们的最高追求,而献身志愿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报国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胡锦涛同志的期望,就要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把志愿服务同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