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vip资料 >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3654期

2021-01-13 09:59:38真题演练176 收藏
[!--smalltext--]
 

31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约束机制

【答案】A

【解析】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构成。其中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故选A

32要了解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情况,可供参考的文献是    

A、《法典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拿破仑颁布《法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自己的统治原则法律化,与题干表述不符。B项错误,《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与题干表述不符。C项正确,《权利法案》于1689年颁布,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宜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非宪法。他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D项错误,《独立宣言》,为北美洲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的文告。177674日,于费城的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这一天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与题干表述不符。故选C

33.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工厂排出的烟尘

B、石灰窑产生的粉尘

C、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

D、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答案】D

【解析】白色污染是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故选D

34.下列关于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正确的是    

A、商品是货币,货币不是商品

B、货币是商品,商品不一定是货币

C、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

D、只有货币才具有价值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货币是商品,但商品不一定是货币,即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可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故选B

35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次分配的是    

A、社会救助

B、市场机制

C、税收

D、社会保险

【答案】A

【解析】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人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人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故选A

36甲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将乙起诉到法院,因而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诉讼法律关系

【答案】D

【解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因此,甲与法院之间形成诉讼法律关系。故选D

37.下列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是    

A、甲邀张某去爬山,张某在爬山途中掉入深潭。甲未下潭救人,张某溺亡

B、乙与熊某到河里游泳,乙为显示泳技,将不擅游泳的熊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熊某忽然沉没,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熊某溺亡

C、丙女拒绝谢某求婚,谢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楼自杀。”丙女明知谢某可能跳楼,仍不同意。谢某跳楼后,丙女未施救,谢某死亡

D、丁开车途中,见徐某发生车祸,徐某向唯一在场的丁呼救。丁未予理睬,徐某死亡

【答案】B

【解析】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简单概括不作为犯罪,用六个字简述就是应为、能为、不为。A项错误,虽然张某掉入深潭,甲未下深潭救助,但是甲的行为不构成不作为犯罪,因为甲没有救助张某的法定义务,如果下深潭救人,自己的性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A项正确,乙明知熊某不擅长游泳,将熊某拉至深水区游泳,乙的先行行为引起了乙对熊某的救助义务,在熊某出现生命危险时,乙能够及时救助熊某,但是却没有救助,乙构成不作为犯罪。C项错误,谢某出现跳楼行为是由其自身造成,丙女没有救助义务,丙女不构成不作为犯罪。D项错误,徐某发生车祸,丁在开车途中,丁没有救助徐某的法定义务,丁不构成不作为犯罪。故选B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制定并颁布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920日、1975117日、197835日和198212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故选B

39.—小偷准备在一小区偷窃,观察了几天准备下手,在准备行窃的当天发现小区内新安装;了红外线的装置,遂决定放弃。不料被保安发现神情可疑,被保安讯问后道出了事情经过,请问小偷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D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题中,小偷在准备行窃的当天发现红外线装置,于是主动放弃,属于预备阶段的中止。故选D

40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传达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答案】C

【解析】由于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这些限制条件包括:事物发展的程度、科学技术条件、生产发展水平和人们的主观认识条件等。在本题中,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走势的认识是受到复杂的金融危机现象自己的认知水平的限制的,这正说明正确的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A项是无关选项,排除。B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排除B项。D项说法正确,但是没有揭示难以一叶知秋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