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vip资料 >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470期

2019-05-14 14:01:03教育基础知识426 收藏
[!--smalltext--]
91.狭义的教育法则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它又可以称为(     )。
A、教育基本法
B、有关教育的宪法
C、教育规范性文件
D、义务教育法
【答案】ABC
【解析】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在1995年3月18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
92.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一个人打扫教室3天
C、秦某等6人上自习说话,老师命令秦某等6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正确的投篮动作,叫其反复练习6次
【答案】BC
【解析】体罚是指通过对少年儿童或成人的身体进行的惩罚而企图达到教育训练目的的手段,如罚站、罚跪、鞭打等。体罚必然是惩罚,必须诉诸身体,必须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故选BC。
93.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
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答案】AB
【解析】所谓为人师表,即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践行这些要求,成为学生和他人的榜样,可见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突出的严谨性、强大的激励性和明确的可操作性。故选AB。
94.青年期(     )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答案】AB
【解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95.关于非制度化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B、提倡构建学习化社会
C、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D、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它改变的是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
【答案】BCD
【解析】非制度教育并未对制度化教育全盘否定,是在制度化教育基础上的改变。
96.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     )。
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B、关注学生的兴趣
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
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答案】ABC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9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所反映的是(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答案】BCD
【解析】题干没有反映出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故选BCD。
98.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答案】ABC
【解析】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个体差异。
99.加强和改进少点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答案】BCD
【解析】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100.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把教育目的规划分为下列哪几种类型?(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答案】ABCD
【解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和生活本位论。故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