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vip资料 >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604期

2021-01-11 14:03:46教育基础知识195 收藏
[!--smalltext--]

31.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采取的规则、方法、技巧等的综合是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A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A项正确。A项:认知策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32.在短时记忆阶段,记忆容量保持最大的是    

A、数字

B、颜色

C、字母

D、图形

【答案】A

【解析】根据米勒(Miller1956)的研究,一般认为短时记忆广度是72个项目。项目可以是数字、无意义音节或汉字外文字母等。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测定的短时记忆的广度是:线条排列是5个,无联系的汉字是6个,十进位数字是7个等。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33.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的实施过程。它的构成要素是受教育者、教育者和    

A、德育环境、德育内容

B、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C、德育环境、德育目标

D、德育环境、德育方法

【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34.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松散群体

合作体

联合体

集体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答案】B

【解析】实际接触群体的等级可以按下述方式排列:松散的群体:其中的相互关系不以群体活动的内容为媒介,而只是以好感或恶感为媒介。联合体:其中的相互关系只以有个人意义的目的为媒介。合作体:其中的相互关系以群体活动的具有个人意义,但其目标是非公益的内容为媒介的。集体:其中的相互关系以群体活动的具有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内容为媒介。因此,题干中正确排序应该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集体。B项正确。ACD三项:排序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35.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保持及简单应用

B、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可以由教师代替

C、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D、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D项正确。A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建构信息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36.以下属于讲授法要求的一组的是    

内容要有科学性

根据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

讲究语言艺术

注意启发学生

进行引导谈话和总结谈话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包括: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内容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提高。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能够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讲究语言艺术。语言力图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要组织学生听讲。即①③④,故D项正确。故选D

37.教师     的养成是教师获得职业能力的保障。

A、问题意识

B、知识修养

C、教育实践

D、反思习惯

【答案】D

【解析】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过程。反思习惯是教师获得职业能力的保障。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38.可以弥补教育现场观察不足和缺陷的观察类型是    

A、非结构式教育观察

B、结构式教育观察

C、参与性教育观察

D、非参与性教育观察

【答案】D

【解析】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教育现场观察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而非参与性教育观察是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其结论通常比较客观。D项正确。A项:非结构式教育观察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结构式教育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参与性教育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39.当被问到:为什么打别人是不对的时候,小同表示这样爸爸会惩罚我的由此可以判断,小同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是他在研究中发现,道德发展应该有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中,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的儿童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题干中小同用是否收到惩罚来判断打人是不对的,属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4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流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    

A、逆反行为

B、对抗行为

C、问题行为

D、差生行为

【答案】C

【解析】所谓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活动过度等。C项正确。A项:逆反行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的言语和行动。逆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对抗行为是指孩子出现直接与父母等其他人产生冲突,如说慌、沉默、赌气、发泄性破坏行为等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差生行为是指个别学生因成绩较差,又希望老师与同学注意自己、承认自己,为了获得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不择手段地违反纪律。故选C